浊世白莲

2016-05-14 14:47汤琰煜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湘云妙玉贾母

汤琰煜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题 记

初见你,甚是敬仰,只恨自己何不生于清代,与你为友;再见你,甚是惋惜,只叹你有八斗之才,为何流落市井;今悟你,百感交集,低头看,却是杨花点点。

你本生于读书仕宦之家,满腹经纶,容颜姣好。因自幼多病,方入了空门;亦不愿入这侯门公府,只因师父的遗言,来到栊翠庵。

仍忘不了你的品茶之道。

还记得贾母携刘姥姥等人至栊翠庵品茶的情景。你捧与贾母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装着用旧年蠲的雨水泡的“老君眉”。

尽了待客之礼后,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将二人带入耳房,宝玉亦随之而进。犹记得你将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递与宝玉时的笑意,以及那言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依稀记得黛玉问起这茶可是旧年的雨水时,你嘴角的冷笑,以及你那句:“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

虽不是茶客,却总认为这大概是世间最好的茶水。世间最为高傲、纯洁的二物——梅、雪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高雅啊!

此乃品茶乎?是也,亦非也。“禅茶一道”也。

亦忘不了你的疏艳红梅。

还记得宝玉因误了诗会,被罚去栊翠庵取红梅。宝玉取来的红梅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虽生于南方,未看过雪中红梅,却也从这字里行间,看到了那傲骨,嗅到了芳香。

此乃红梅乎?是也,亦非也。此乃汝——妙玉也。

还忘不了你的绝妙诗词。

犹记黛玉与湘云二人半夜对诗。你听罢便觉清雅异常,便邀二人至栊翠庵歇息吃茶,接着二人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提笔微吟,一挥而就。

想起你与黛玉、湘云告别的情景。你将二人送至门外,看她们去远,方掩门回庵里。想象着你目送黛玉、湘云的眼神,那眼神中大概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惋惜吧;那眼神中大概还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惆吧;那眼神中大概还有“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不舍吧。每每读至此,便又想贾母来栊翠庵品茶后要回去时,你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的决绝。

此乃别乎?是也,亦非也。淡水之交也。

又惦记着你陷入淤泥后的命运是玉碎抑或是瓦全?

想必是玉碎吧,你是生于那混浊之世的一朵白莲,岂会玷染呢?那些市井之徒,又岂敢玷染你那纯洁、高傲的心灵呢?

惜你,惜你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亦怜你,怜你的“无瑕美玉遭泥陷”;更仰你,仰你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愿守孤洁效妙玉,质本洁来还洁去!

《红楼梦》中的妙玉孤高冷傲,不近世人,一般不为读者所喜爱。小作者独具慧眼,发现她冷傲中过人的才华和率真的性情。

(指导老师:刘 瑛)

猜你喜欢
湘云妙玉贾母
开养老院夫妻免费收留12名孤寡病残者
妙玉那场茶事
夫妻开养老院,免费收留孤寡病残者
重识贾母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竹两枝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纤手自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