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两篇小小说(随笔)

2016-05-14 09:40曹德权
红豆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量动笔特征

曹德权

这么些年来,我试着写了不少小小说,作品被一些选刊、选本选了一些。事实上不少篇什连我自己都记不起篇名了,还能让读者记住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毕尽半生历练,写好一两篇小小说吗?能写出让读者仅记住十年的一篇小小说吗?如是,即使我是那颗用射电望远镜才能看见的无光的小星,也会横空流闪于一瞬的!

不要否认小小说的“小”,小不但是小小说的形体特征,亦是文体自身创作区别于长、中、短篇小说最为基本的特征。不必从美学意义上否认这个“小”字,无“小”不为小小说。小小说的存在意义,盖因了这“小”。

小小说从文本内核意义上讲不是小聪明、小幽默、小故事、小笑话、小构制。不要说“小”就真信,真“小”就死了!素材可以小,背景则可大;“开口”可以小,文势营造可能大;事件可以小,意蕴张力可能大。一幅《深山有古刹》,满纸高山古木,一角小径走着个挑水的和尚,画面上并无庙宇,人们确信“深山有古刹”,小中求大,题旨的露与“藏”,画同此理!

不要动不动就是“惜墨如金”,吓你的!不要过分强调小小说的语言特征,多读一些国外的小小说名篇,你会发现小小说对语言并不是很苛刻的,完全可以写得轻松些、闲适些、大气些,好读好看,不要让读者太累脑子。语言是体现作家个人创作风格的,同故事结构是两码事。过分强调小小说的语言特征容易限制小小说的风格发展,造成误导。中国小小说作家的作品语言有的呈现干涸状态,缺少“润”度,动不动就是“惜墨如金”,哪有那么苛刻?还没动笔,先就有许多顾忌,很难说写出来的东西还有多少灵性。

可以信欧·亨利,可以结尾来一招,可以有这招那招,但成招则入定式,走入死胡同。人家武林中人说了,无招胜有招,有招终有破解之法,不过如此!死学人家老欧,还没动笔,先想结尾如何来他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不一定是聪明之举。真这样弄下去,作品就没有自己的灵魂了。

加大小小说的信息量不是由小小说的故事事件的大与小决定的,而是小小说作家最大量的思想才情融于作品意境的结果。努力投入生活,增强阅历,比一味地苦苦写作更显重要。而一旦动笔,努力经营作品的原生态,将作品底蕴埋藏得越深,则作品扩张能量(信息量)越大。读者有理由向小小说呼唤精品,但于作家精品可望而不可得,偶有佳作就不错了,浮躁是有害的。

责任编辑 宁炳南

猜你喜欢
信息量动笔特征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抓特征解方程组
浅谈班班通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做法
毛毛雨
打扮春天
春天的雨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飞扬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