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与留白(评论)

2016-05-14 09:40杨晓敏
红豆 2016年5期
关键词:百花园农妇文友

杨晓敏,河南获嘉县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州市文联百花园杂志社原总编辑,《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原主编。

由于长期编刊物,我和许多小小说作家先由作品再到人,一生二熟,后来成为朋友的不少。小小说作家大都聪明率性,因为非如此不能敏感地捕捉生活细节。不论在什么场合,文友们只要一聊起小小说,谈笑间,便拉近了距离,有了缘分。

和曹德权的交往亦是如此。巴山蜀水,人杰地灵,德权曾两次来郑州参加小小说颁奖会。虽来去匆匆,无暇促膝长谈,但私下里见德权和文友们说古论今,酬酢间长袖善舞,便知其性格魅力了。

我喜欢德权的小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小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德权是佼佼者之一。或许是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较深,德权的语言颇见个性,精到老练,常有点睛之笔。凡叙事物,刻画人物,文字灵活多变,充满弹性和活力。以《老龙滩有条大乌棒》为例:“老龙滩还有一条大乌棒!有半根扁担长,有狗崽儿粗,有满双月的猪儿般重,有二叉娃崽般黑……有了盼头。有了紧忙的日子。”一路写来,长短句错落,行文峰回路转,起承转合,节奏感极强,带有明显的唐诗绝句遗韵。

《窝子》是德权写得最为出色的作品,也是新时期小小说精品系列不可多得的佳构。一位农妇被逼借种生子的故事,构思上并无多少奇特,甚至有些落套。但德权借题发挥,言近旨远,把农妇在百感交集中的屈辱、愤懑、心酸、怨恨乃至一些期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农妇生子后再次来到荒野窝棚,试图寻找今生再也涂抹不去的痕迹:

还是那山那风那夜。

一夜心惊一夜气闷一夜无声。

终于,天际开始出现鱼肚白。

二妞轻轻地抽泣起来。好久,她抹去眼泪,抓起鸟炮,狠狠地对准那颗启明星一勾枪机。

嘎咚!

天空霎时大白。

写到这里,农妇的信念坍塌了,残存的一丝希望荡然无存。这是多么沉重的一笔,我们无不为农妇掬一把同情之泪。小小说讲究留白的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个小小说作家,从数量上很容易创作出上百篇作品,但随着时间长河的沉淀过滤,哪怕能留下三两篇像样的佳作,便可额手称庆了。然而像德权这样,在不长时间的创作中,一下子写出数篇质量上乘、耐人寻味的小小说,实属不易。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是达不到如此高度的。

曹德权的小小说创作,擅长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作家擅长用简约的笔墨、白描的写法,从人物的心理层面切入,刻画出中国画一般的人物形象,方寸之间,尽显人物本色。他的语言简练、精致,能够品咂出生活的滋味。总的说来,他的创作顺应主流小小说的创作方向,显示出过硬的艺术功底。

责任编辑 宁炳南

猜你喜欢
百花园农妇文友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名人
富贵病
想要有个家
探望时请拉拉我的手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