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助技能”的培养策略

2016-05-14 20:02杨增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

杨增会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互助技能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本文从“小组有效合作的基石——互助技能、互助技能训练的前提——提炼“互助”要领、互助技能形成的关键——有效训练”三大方面阐述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助技能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互助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76-02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互助技能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在新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

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助技能方法,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助技能培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组有效合作的基石——互助技能

互助技能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或是主动给予他人帮助的社会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求助和热心助人是儿童赢得他人赞许、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往往有不愉快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小组长过于强势,处于领导地位;学困生不会服从,组长和组员之间常常产生矛盾,长此以往,造成学困生自信心下降,成为小组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在学习中很难获得愉快。例如:当我在上古诗《池上》时,就让小组讨论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小孩?你们可以合作将小孩当时的心理以及动作表现出来吗?当出示完问题后就有一个小组的组长跟我说:“老师,李明仙我们怎样带她都不发言不表演,我们组不要她……”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而造成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互助技能缺失,造成同伴关系不良,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大凡小组成员之间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状态,成员的互助能力和互助意识等都比较强。这样的课堂告诉我们,合作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信心和思维水平与进步或倒退直接相关。在合作过程中,那些信心较足者、思维水平较高者更易表现出进步,反之,信心不足的学生即使在同伴的推理低于自己的水平时也容易接受同伴的推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确实有它自己的特色,它同传统的小组学习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包括: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分享领导、共同承担责任、强调任务及团体维持、直接教给社交技能。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可能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合作技能的教学。由此可见,主动求助,热心助人,对于小组有效合作至关重要。

二、互助技能训练的前提——提炼“互助”要领

(一)求助技能的基本要领

我试着总结平时课堂中的场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求助方式越有效,越会获得他人心甘情愿的帮助。在课堂中,组内讨论一道有难度的问题时,一名学困生没有弄清题意,如果他能先自己思考,然后再等待着队友的帮助。那么他的好学、礼貌和真诚就会得到组内同学认可。大家会积极帮忙,直至他弄懂问题为止。因此我们知道了学生有效的求助方式:

1.不懂要问,不能不懂装懂;

2.认真思考后,再求助;

3.会用礼貌用语(如:请问、能帮我一下吗、谢谢……);

4.求助过程中,认真倾听,不懂再问;

5.察言观色(什么时候、向谁求助最恰当)。

(二)助人技能的基本要领

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助人方式越有效,合作效率越高,合作越愉快。如:一位同学因为生病而耽误了学习,上学后,请求组内同学帮忙补课。其中一位同学在帮助他时,也遇到了困难,但他跟这位同学一起查资料,还带他去请教第三个同学帮忙。当他们补完课后一起开心地玩耍。这让我从中悟出有效的助人方式如下:

1.帮助他人者自己已完成学习任务,具有施助的能力;

2.能够通过观察判断他人是否需要帮助;

3.帮助的过程中态度认真、言语和蔼、孜孜不倦、坚持到底;

4.遇到不能施助的问题需量力而行,必要时另择它法;

5.助人为乐,不求回报,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类似上述这些求助与助人技能的要领,在合作学习行动研究中逐步形成,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发生,合作文化营造成为可能。

三、互助技能形成的关键——有效训练

1.创设情境,提炼技能。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技能或方式,最初必然是通过实演学习获得的。示范作用引起的观察学习比由反应结果引起的实演学习更普遍、更有效。这种“照镜子”的方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问题,找到合作学习时缺失的技能,并发现技能要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2.参与游戏,训练技能。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针对互助技能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可以有多种互助技能游戏,例如:运乒乓球、贴鼻子、踩报纸、瞎子背瘸子、投球、回到原点等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互助要领。因为学习方式快乐而有趣,因此,学生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将互助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和习惯。

3.进入学科,运用技能。进入学科、运用技能是互助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科不同,需要互助的内容也不同。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学生们灵活使用互助技能要领,达到最好的合作效果。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按照互助技能的要求去做,求助的学生会注意要察言观色,不懂就问,会用礼貌用语,求助时认真倾听;帮助别人的学生也会更主动、更有耐心。这样的课堂气氛和谐了,效果也更好了。在各科教学中都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加以巩固,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此项技能。

4.名言励志,价值认同。仅仅会运用这些技能还远远不够,因为技能只是一种可以使用的工具,使用与否还要看人们是否认同它。为让学生在情感、价值上产生共鸣与认同,可将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课堂的第四个环节设置为:名言励志,价值认同。因为名人名言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思想精华,通过出示或奖励名人名言对技能进行的内涵进行价值提升,让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价值认同。比如训练助人技能时,虽然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助人,但学生们往往只是把它当作上课的必备技能,并没有意识到助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至于他们是不是愿意去帮助他人,能不能做到什么时候都会主动帮助他人,是否明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助人等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情感和价值认同上进行强化。于是我们就借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们从自身的价值观上认同助人是一件美德,是一个人通往高尚的阶梯。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乐而“不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