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

2016-05-14 11:33高金和李小梅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科举考试

高金和 李小梅

摘 要:明清时期,鹤庆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通过考试者依次被称为秀才、举人、进士。明清时期,鹤庆甸南一带一共出了1个翰林、9个进士、26个举人。本文旨在研究明清时期鹤庆甸南科举考试历史。研究表明,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科举兴盛的根源在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家族遗传,甸南文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明清时期;鹤庆;甸南;科举考试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144-02

鹤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鹤庆的科举考试在云南久负盛名。根据《康熙鹤庆府志》记载,明清时期鹤庆先后出了1个翰林、15个进士、143个举人[1]。根据《光绪鹤庆州志》记载,明清时期鹤庆先后出了4个翰林、24个进士、238个举人[2]。根据《民国鹤庆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鹤庆先后出了5个翰林、31个进士、306个举人[3]。明清时期,鹤庆甸南一带人才辈出,享有“文墨之乡”的美誉。甸南文人的科举之路就是鹤庆文人科举之路的一个缩影。

一、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的科举之路

鹤庆县甸南是指金墩乡沙沟南一带,妇女穿甸南新娘装的地方,也就是现在金墩乡下辖的化龙、邑头、孝廉、金墩、银河这5个行政村。

明清时期,鹤庆甸南一带一共出了1个翰林、9个进士、26个举人。1个翰林指的是赵鹤龄。9个进士分别是李闻诗、杨抡、杨方盛、杨应宿、李克振、赵屏始、杨金铠、赵鹤龄、赵耀基。26个举人分别是刘春、赵德宏、赵捷、赵民悦、杨世华、李闻诗、杨方盛、李克振、杨抡、赵屏始、杨应宿、杨嘉猷、赵以相、赵炜、李含和、赵、赵士圻、赵杰士、杨复蔚、赵毓丹、杨戴清、杨金鉴、赵继善、杨金铠、赵鹤龄、赵耀基。

从地理分布上看,刘春是化龙曲罗邑人,李克振是邑头松树曲人,赵德宏、赵捷、赵民悦、赵屏始、赵以相、赵炜、赵■、赵士圻、赵继善、赵鹤龄是孝廉村人,杨世华、杨应宿、杨嘉猷是金墩街人,李闻诗、杨方盛、杨抡、李含和是金墩杨李登人,赵杰士、赵毓丹、赵耀基是银河赵家登人,杨复蔚、杨戴清、杨金鉴、杨金铠是银河上曲江人。

明清时期,甸南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人才呢?刘春开鹤庆科举风气之先,成为鹤庆历史上第一个考取举人的人,因此曲罗邑也因其而改名为开科村。赵德宏名列乡贤,孝廉村即因其而得名。赵德宏、赵捷、赵民悦、赵屏始都是赵护的后人,赵捷、赵民悦是赵护的七世孙,赵屏始是赵护的八世孙[4]。孝廉村的赵以相、赵炜、赵父子三人都考取了举人,赵炜、赵兄弟都考取经魁,因此民间有“父子三举人,兄弟两经元”的说法。赵以相家族传到了赵鹤龄这一代,就出了翰林赵鹤龄。金墩街杨氏家族则先后出了杨世华、杨应宿、杨嘉猷等人。杨李登的李闻诗、杨方盛、杨抡三人都考取了进士,杨抡、杨方盛两叔侄都考取了进士,因此民间有“一里三进士,叔侄两进士”的说法。赵家登的赵杰士、赵毓丹、赵耀基都是赵文龙的后人,赵杰士是赵文龙之子,赵毓丹是赵文龙的一世孙,赵耀基是赵文龙的三世孙。上曲江的杨复蔚、杨戴清、杨金鉴、杨金铠都是杨怀玉的后人,杨复蔚是杨怀玉的八世孙,杨戴清是杨怀玉的九世孙,杨金鉴、杨金铠兄弟是杨怀玉的十一世孙[5]。杨金鉴、杨金铠兄弟都考取举人,因此被称为兄弟举人。由此看来,甸南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家族世代传承正是甸南一带人才辈出的秘诀。

二、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的仕途之路

俗话说“学而优则仕”,科举是鹤庆甸南文人通往仕途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甸南進士的仕途之路

先来看看明清时期甸南进士的仕途之路。有明一代,甸南进士在仕途上大多表现不俗。李闻诗由进士历官至浙江温州府知府。杨抡由进士历官至光禄寺卿。杨方盛由进士历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杨应宿由进士历官至四川成都府知府。李克振由明通进士历官至四川粮储督学道兼布政司参议。赵屏始由明通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清末民初,甸南进士在官场的表现也毫不逊色。杨金铠由进士历官四川绵州直隶州知州、顺庆府知府、永昌府知府兼摄保山县事。赵鹤龄由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记名陆军副都统,佩带七国宝星。赵耀基由进士历官四川筠连知县、洪雅知县、永平县知事、兰坪县知事。

(二)甸南举人的仕途之路

再来看看明清时期甸南举人的仕途之路。有明一代,甸南举人在仕途上大多表现不俗。赵德宏由举人历官庆府左长史。赵捷由举人历官江西端州府同知。赵民悦由举人历官至直隶深州知州。杨世华由举人官至湖广永州府知府。杨嘉猷由举人官至湖广道州知州。赵以相由举人官师宗知州。清末民初,甸南举人在官场的表现也毫不逊色。赵炜由举人官江苏宝应县知县。赵士圻由举人官南宁县教谕。赵杰士由举人官顺宁府教谕。杨复蔚由举人官曲靖府教授。赵继善由举人官山县教谕。杨金鉴由举人官石屏州学正。

这些甸南文人,有的担任光禄寺卿、户部右侍郎、刑部郎中、翰林院编修,有的担任知府、知州、知县,还有的担任教授、教谕、学正。除了上述的这些进士和举人之外,其余外出为官的甸南文人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三、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的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主要表现在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和学术文化三个方面。

(一)服饰文化方面的遗产:甸南新娘装

明清时期,甸南文人在服饰文化方面留下的遗产有甸南新娘装。明清时期,很多甸南文人外出为官,把当时的宫廷装带回鹤庆,从而形成了现在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甸南新娘装。

甸南新娘装的基本色调是黑色与红色,宽松大方是其基本款式特征。整套新娘装服饰包括帽子、上衣、裤子、围腰、方巾、扎脚带、绣花鞋和首饰等。

帽子在整套新娘装中最具特色,一般用黑色丝绒、金绒或灯芯绒面料制作,平顶圆形,分为平顶和帽口两层连体,上层扁平,下层有60道褶。上衣由衬衣、长衣、坎肩组成。衬衣款式一般,唯袖口处较有特色,用五色花边叠接而成;长衣如男长衫状,前襟下摆齐大腿中部。长衣常用粉红、桃红、大红或黑色缎料做成。长衣袖外的袖套上面依次有四道花边,花边外绣有醒目的牡丹、菊花、凤凰等图案。坎肩面料常用红色或黑色金绒做成。裤子为宽腰大裆裤,也常用黑色面料做成。围腰长且大,常用黑色面料。鞋子在整套服装中较讲究,亦别具特色,常用桃红色缎料做鞋帮,两侧绣有花边,鞋后跟上部缀有一片杏叶形状的鞋叶,鞋叶面上绣有“如意”图案,鞋底常用三层牛皮。鞋如“船”,俗称“船形绣花鞋”。首饰主要有耳环、银镯、针筒剪链和戒指,其中银质手镯和针筒剪链大都出自本地工匠之手。银手镯分为“细丝”“粗丝”和“粗夹细”三种。针筒剪链长40厘米,由12条银链排列而成,中段有如“石锁”状连接上下部,银链下端坠有栩栩如生的十二属相,挂在胸前右侧。耳环、戒指和玉镯有的是亲友赠送,有的则是自己新购添置的[6]。

甸南新娘装在色彩上较为讲究,上衣或内红而外黑,或内黑而外红,新娘穿上后显得雍容华贵,庄重大方,颇有大家闺秀之态,体现出设计制作技艺之精美。

(二)宗教文化方面的遗产:龙华十八寺

明清时期,甸南文人在宗教文化方面留下的遗产有龙华十八寺。古话说得好:“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官场险恶,甸南文人也要随时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以防不测。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到了龙华山上,龙华山成了甸南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明清时期,甸南文人在龙华山修建寺庙蔚然成风,从而形成了鹤庆文化史上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孝廉的赵氏家族自从始祖赵护在龙华山捐建南北刹之后,历代捐修不已。金墩街的杨氏家族也不甘落后,在龙华山捐建了妙明居。杨李登的李闻诗也在龙华山捐建了开祥寺。他们在龙华山捐建的这些寺庙里设立了家族的宗祠,从而使这些寺庙具有了家庙的色彩。闲暇之余,他们就一起邀约到龙华山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玩得不亦乐乎。①没有一代代甸南文人的不懈努力,根本就不可能产生龙华十八寺这一佛教圣地。

(三)学术文化方面的遗产:文学作品

明清时期,甸南文人在学术文化方面留下的遗产有文学作品。自古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甸南文人尤其讲究道德文章,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根据相关记载,赵以相著有《云心淡墨诗草》二卷,李含和著有《金沙诗文集》,杨复蔚著有《春秋析疑》六卷,趙士圻著有《掷珠记》一卷,杨戴清著有《■堂侍讲集》二卷、《趋庭录》一卷,杨友棠编著有《化事箴言》一卷,赵继善著有《深柳书堂诗钞》一卷,杨金鉴著有《沪游草》、《善养斋诗文存》各一卷,杨金铠著有《甲亥集》一卷、《见南阁诗文存》各一卷。由于年代久远,其中很多作品都已不复存在。在现存的作品中,赵士圻的《掷珠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杨金铠主编的《民国鹤庆县志》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总之,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科举兴盛的根源在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家族遗传,甸南文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清]佟镇.康熙鹤庆府志:卷16[M].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1983年翻印.

[2][清]杨金和,杨金铠.光绪鹤庆州志:卷22[M].1894.

[3]杨金铠.民国鹤庆县志:卷8[M].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1983.

[4]高金和.鹤庆龙华十八寺碑刻辑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59-63.

[5]李增.鹤庆留余堂家谱:卷2[M].昆明:云南开智印刷公司,1915.

[6]鹤庆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鹤庆文史资料:第3辑[M].鹤庆:鹤庆县政协文史委员会,1994:174-175.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科举考试与语文高考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