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1例

2016-05-16 13:00李亚辉孙同文
关键词:硬膜蛛网膜下腔

李亚辉,孙同文,董 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河南 郑州 450000)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1例

李亚辉,孙同文,董 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河南 郑州 450000)

肾综合征出血热;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能引起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等严重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胰腺炎、脑出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给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1]。近期我院收治1例肾综合征并发脑出血的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病史

患者,女性,65岁,因“发热、呕吐6天,加重并意识障碍、无尿3天”入院。6天前感冒后出现发热,最高38.2度,伴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咳嗽咳痰等。于当地诊所治疗无效(具体不详)。3天前出现全身水肿、无尿、神志模糊,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查头颅CT示:(1)右侧顶叶硬膜外血肿(2)蛛网膜下腔出血(3)右顶枕部软组织肿胀;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4年,诊断为:(1)脑出血(2)糖尿病肾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2天前血压下降,最低至70/30 mmHg。遂转至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1)脑出血(2)感染性休克(3)糖尿病肾病,并给予血液透析、输注白蛋白、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未再呕吐,全身水肿明显减轻,仍发热、无尿,同时血小板降低、白蛋白下降等各项实验室结果异常;家属为求明确诊断,转至我院。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4年,药物控制血糖良好。3年前患脑梗塞,无后遗症。

1.2 体格检查

体温36.8度,心率112次/分,呼吸9次/分,血压151/70 mmHg。神志模糊,体型肥胖,全身皮肤黏膜无充血出血、无黄染,全身中度水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未发现畸形、包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迟钝;颈部柔软无抵抗。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四肢查体不配合,刺痛反应可。双侧巴氏征及克氏征均阴性。

1.3 辅助检查

64层头胸CT:(1)右侧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2)蛛网膜下腔出血(3)双侧胸腔积液;腹部超声:肝弥漫性回声改变,胆囊、胰腺、脾脏、双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1)房室水平无分流(2)三尖瓣可见微量反流信号,余瓣口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射血分数60%。入院时及每天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

1.4 综合处理

入院后初步诊断为(1)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右侧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3)发热、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脓毒症?血液病?。糖尿病肾病可致肾功能不全、贫血,但不能解释血小板降低原因,继续完善骨穿检查;患者硬膜外血肿,多由外伤引起,可能血小板低下后,轻度外伤,被家属或患者疏忽导致。入院第5天(病程第11天)时追问家属,25年前患者曾患流行性出血热,考虑患者久居本地,生活环境未明显改变,遂于河南省疾控中心查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结果显示IgM(+)、IgG(+)。同时骨穿结果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明确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并脑出血。治疗上给予血液透析、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抗感染,营养支持,祛痰雾化,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等综合措施,于入院后第4天(病程第10天)尿量逐渐恢复,最大尿量达4100 ml/24 h;入院5天内未再发热、呕吐,之后体温38.2度左右,考虑与肺部感染相关;入院第6天(病程第12天),呼吸浅快,频率约40次/分,动脉血气PaCO2为59 mmHg,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入院第9天(病程第15天)因患者意识仍昏迷,家属放弃治疗要求出院,途中死亡。

表1 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及各实验室检查结果

2 讨 论

HFRS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全身多脏器均可受累,并能引起脑出血、胰腺炎、肺水肿、消化道出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典型的五期经过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可有两期甚至三期重叠。

HFRS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红”和“三痛”: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出血,以及头痛、眼眶痛、腰痛。但研究发现,临床发生“三红”“三痛”者并不多见,却以非特异性的发热、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为主要表现,占90%以上。正如本病例以“发热和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给该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且本病例早期(病程第3天)并发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使得临床医师过多关注脑出血,而忽视对疾病本质的剖析,延误诊疗时机[2]。

本病例在患有糖尿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肾衰,很容易误诊为糖尿病肾病;在发热病程中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加之患者昏迷、糖尿病基础等感染高危因素,很容易误诊为脓毒性休克。故临床医师应仔细分析疾病演变过程,对病程中出现症状与体征进行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本病例呈典型的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下降、肝功能损伤、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多脏器受损,HFRS诊断并非困难。

综上所述,患有慢性肾脏病和早期发生并发症可增加HFRS误诊风险,临床医师应仔细分析病情,提高HFRS的诊断能力。

[1] 沈家豪.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8, 15(8):60.

[2] 种 迅.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4):172-17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12.8

A

ISSN.2095-6681.2016.30.197.02

猜你喜欢
硬膜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