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

2016-05-19 09:44谢小浪张兰秀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直观自学

谢小浪 张兰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小学生的思维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应该说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下面结合数学这门学科谈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1.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小学生对能够看得见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此时的思维表现也极为活跃。比如对于一年级在学习1+1等于几时,可能学生一下不能回答出来。如果先掏出一块糖,然后再掏出一块,问他们这是几块糖,学生很快就说是2块。其实学生对于1+1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们认知时总是与直观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2.独立思维的能力较弱。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但需要注意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自学中有的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即使有的学生能发现问题,向老师提出问题后往往寄希望于老师,让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用不大。所以让学生自学时不能完全像一项任务一样交付给学生之后,教师就没事了。因为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对问题的发现也只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常常按着一定的、个人熟习的“现成方法”来思考问题,使思维倾向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和方式,促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总想遵循已经掌握的规则系统,这是许多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解题中他们往往采用当初最先接触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程式化”或“模式化”,缺少应变能力。

例如,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后,教师出示“7×(4+3)×(10-2×5)”请学生计算。这是三个因数连乘,大多数学生都按已学的运算顺序来计算,但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10-2×5的计算结果是0,从而很快得到该题的结果是0,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4.抽象逻辑思维借助直观思维逐步实现。学生在借助直观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除法运算时,可以借助一些实物设计一个“分一分”的活动来积累活动经验,为抽象出除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活动:准备24根小棒,叫出3名学生,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几根小棒?如果分别是4名学生、6名学生、8名学生呢?在分的过程中对除法这个较抽象的概念就借助直观的实物理解了。

5.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不强。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及深刻性直接影响着儿童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比如,让一年级孩子计算“15加8等于多少”这道试题,尽管得数都做对了,但考查他们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却是很不一样的。有些孩子采用凑10的办法进行计算,他们先把8分成5加3,然后使15与5相加得20,20再加3等于23;有些孩子是这样列式的:(15+10)-2,先把8加上2凑成10,与15相加后再减去2;还有些孩子则是将两个数硬加,在15基础上借助于数手指头或在纸上画圈,一个个相加,最后得出23。后者计算速度很慢,它是靠具体思维来进行计算的,应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是较差的。儿童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孩一子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作为家长不仅要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十分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当然他们的思维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中心学校 江西省吉水县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直观自学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简单直观≠正确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动物也有形象思维?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