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6-05-27 00:27沈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产品学校

沈耘

北京教育装备展、互联网教育公司上市发布会……今日辗转几个现场,感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教育领域。跨平台集成、智慧云平台、移动教学、VR教学、创客空间、STEAM教育……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琳琅满目。

有的企业侧重于研究教育,开发互联网教育产品,解决方案、产品介绍讲得头头是道;有的企业专注于研究技术,期待产品能服务教育教学,重实用、见实效,减轻教师负担。

浮华背后,这些教育装备真正能走进学校,走上课堂,最终让学生受益吗?我的感觉是任重道远,“互联网+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校里、课堂上、家校间,越来越多的教育产品得到应用,教育云平台、数字校园、教育APP……让老师、让学生、让家长在多平台间转换。企业提供的产品功能过于宏观,商业痕迹重,操作烦琐,技术依赖性强。

那么,我们老师需要怎样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呢?

我想说的是,真正的需求源于课堂。好的产品,老师会趋之若鹜,爱不释手;好的产品,着力突破课堂重难点;好的产品,服务学生的生成。

例如,移动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典型新技术应用。老师们期待应用PAD终端解决及时反馈、数据分析准确等课堂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分层学习。设备的技术优势显而易见,但在真正的教学中,网络环境保障、各种功能应用的操作灵活性、便捷性是老师们最为关心的,也是技术是否真正落实在课堂的关键。

所以我认为,要做出让学校喜欢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产品的开发得先做需求调研,让老师愿意用;产品的设计应认真研究课堂,让老师方便用;产品的应用要经得起教学检验,让老师轻松用!

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周 群:这两年,我正在设计理想状态中的语文教学平台,所以,跟不少公司有了接触。看了一些公司推荐的软件后,我有种感觉:不少人都觉得教育是一个大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做K12教育其实是为了圈钱;或者说跟学校合作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市场。我对这些软件有个判断,那就是它们的研发不少是基于中高考考试、基于刷题,所以就有点失望。我能理解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它要存活,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那最后就演变成了“减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互联网教育确实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很大。我打心底里希望,愿意做互联网教育的人或企业,能够真的关心学生、关心教育,特别是能尊重教育的规律,而不只是市场需求什么就开发什么。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刷题,还可以不功利地与教学整合,真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湖北十堰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王胜平:星期四听了创客教育在线交流,昨天看了一本书《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对照我们的现状,有点感触。我感觉,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在课堂上是用缩小孩子海马体的方式换取考试分数,所以有些无奈。因为学校为了出成绩,常常推广的是强势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许多好孩子,在强势下变得很乖,变得只会听,变得不敢想,变得不敢说,害怕犯错误。但是他们都在用大脑边缘学习,大脑皮层被闲置,逐渐在萎缩。我现在能做的是,既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又帮助孩子成长,尤其是帮助那些分数不高的小孩看到未来的希望。为了坚持做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益的事情,真的是需要大智慧的鼓励与指导。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产品学校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学校推介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