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优课”系统助力课堂优化

2016-05-27 01:08丛鹏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化学式优课实验

丛鹏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影子教师”,而“优课”的出现更让教学如虎添翼,让课堂更优化。

“优课”是“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的简称,是基于新课程标准教材整合与数字化教材配套的集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管理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这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系统有效地整合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变得灵动而不枯燥。

丰富的备课资源,让备课省时、省力、高效率

通常,老师们备课离不开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或到浩瀚的网络上去搜索、筛选教学资源,再制作成PPT课件在上课时使用,费时又费力。而“优课”的出现让老师备课变得更加轻松、便捷。优课系统中不仅有各学科电子课本,还有校本资源、公共资源及各种网络资源。如教案、学案、练习题、拓展材料等文本资源,还有视频、音频、图片、Flash动画、PPT课件等。教师课前只要对所需资源进行下载即可,不必劳力费神地上网搜索、筛选各种资源。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即便是同一位老师面对学情不同的班级,教学设计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优课”系统十分人性化地让教师除了可以直接利用其中的资源进行教学,也可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修改后保存使用,或者将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新资源上传到系统中以便随时调用。

“优课”系统还可以通过同步网络资源平台,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资源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和传播,供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技术支持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优课”系统中的数字化教材所提供的探照灯、幕布、黑板、放大等多种实用的教学工具和功能,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使用图片——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进行联系的学科,但是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学生们的理解总是不到位,因此需要借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但是网络上很多图片在备课时使用并不方便,需要不断修改,而电子课本中的插图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随用随点,方便省事,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如在《物质组成的表示》一课中,对于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到底是什么、化学式是怎么表示物质组成的,学生理解总是不到位,教师在网络上又很难找到满意的教学图片资源供学生学习理解。“优课”系统电子课本中的图片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选用“放大”功能将图片放大,让学生对照图片谈一谈化学式是如何表示出物质组成的。学生通过图片能够体会到化学式表示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水是由成千上万的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可以用“一个水分子”的符号“H2O”表示水,而且知道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同样的,教师再让学生对照图片谈一谈对铜、氯化钠化学式的理解,通过举一反三之后,学生对化学式就会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教师灌输获取的。此时教师再通过“书写”功能,将课本中化学式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圈画”。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2.“放大”“拖动”—— 突出重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明确性

如在《元素周期表》一课中,整张元素周期表太大,在传统的课件中插入元素周期表,表格太小,具体信息学生根本看不清楚,也无法做到随时放大某个元素信息,教学效果欠佳。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优课”平台中的电子课本在大屏幕上出示整张元素周期表,对照大屏幕上的周期表讲解,需要哪部分的信息,随时进行“拖动”,点哪里讲哪里,目标性强,避免了部分同学自己看书看不明白的现象。

对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得到的元素信息,教师使用“放大”功能,将其中的一种元素信息放大,学生学习内容更加清晰明确。教师提问时,也可以随机将其中的一种元素放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课堂效率更高。

3.“书写”功能——对比学习相似知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学习《元素的化合价》一课时,需要将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往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采用的方法是出示一系列元素的化合价和相应的离子,让学生对比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件,费时费力。

现在我们只需要通过“书写”功能,在课本的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表格中,只讲解一个“氢离子 H+ ”的写法,学生找到方法后,后面的元素可以自己书写对应的离子符号。学生通过自己不断书写,对元素与离子之间的联系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图3

虚拟仿真让实验细节更到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与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但是化学课堂不能经常设在实验室,“优课”系统提供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首先,所有的仿真实验一律不采用下一步、下一页的模式操作,当学生实验操作错误时,系统会提示学生,并且整个实验细节落实得非常到位,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在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当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液体后,动画中会有一个试剂瓶口在量筒上剐蹭的动作,这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偶尔会忽视的细节;当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液体到所需刻度处时,动画中会立即将刻度放大,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凹液面最低处的位置;胶头滴管使用后,立刻放回烧杯,系统会提示需要先清洗再放回原位,以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习惯。

其次,借助“优课”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能直观、安全地进行平时在实验室无法进行的危险的、不可逆、微观的、抽象的实验操作,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氢气可燃性粉尘爆炸实验》等,展现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变化过程,实现实验过程的智能化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再次,每一个仿真实验都有对应的考点与练习,学生既能够练习基本操作,同时也会学习其他相关的考点,并跟踪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习的内容,达到目标评价一致性的效果。下图是有关“量筒使用”的考点,既清晰又翔实。

图4

目前,中学阶段的实验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是运用实验成果,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和缩短认识的过程。因此,为了避免为实验而实验、进入实验室走过场,课前应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但是要想让学生通过纯文字预习理解实验,加大了预习的难度,如果预习时观看“优课”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数字仿真实验,甚至在关键步骤还能够通过互动亲手点击操作,对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理清实验步骤、自然而然地理解化学实验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由于要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安全、有序地完成实验内容,我们使用仿真虚拟实验让学生观看实验目的、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预习。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将传统的实验与“优课”虚拟仿真实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传统实验方式和虚拟仿真实验各自的优势 , 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归纳,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欲望,同时弥补传统化学实验的不足,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省学校的实验经费。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还需要实实在在的实验操作,学生亲手实验、亲身经历是虚拟仿真实验替代不了的,只有让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实践证明,“优课”系统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不断的尝试、探求、发现的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积极,课堂更加卓越、高效。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式优课实验
解读化学式与化合价
A party (Checkout time & Writing time)(部级优课)
跳吧!跳吧!(部级优课)
Going to school(部级优课)
Summer is coming.(部级优课)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拨
教你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析化学式与化合价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