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16-05-27 01:08王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模块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模块实践研究”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DJB13151),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践研究等,不仅完成了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模块模型构建,而且对部分模块进行了实证研究。

前期调研确定教师需求

课题组向朝阳区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发放了关于网络教研平台功能的调查问卷,同时对教研中心近30位领导和教研员进行了访谈,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得出了教研员和教师对于网络教研的心理和实际需求。

通过对1216份问卷结果和20多份访谈结果的统计,我们撰写了《网络教研平台功能调查分析》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我区各个年龄段、各个学科的教师对于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是满意的,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充满了期望,多数教师渴望通过网络教研这种新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多数教师关注其在网络上的付出,希望得到更为公平的评价。

数据显示,网络听评课受到多数人的关注,教师认为听评课是自己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同时课堂观察是教师亟待锻炼的技能。电子备课平台和视频网络教研平台是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协同备课的重要工具,也受到超过半数教师的选择。

“在平台上生成的资源直接可以在课堂上用”在所有的选择中占比最高,教师希望教研的成果能直接应用于课堂,尤其是资源。“能够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占比排列在了第二位,充分表达了教师希望能低成本与同行进行交流的愿望。有57.98% 的教师选择“能够利用在线课程,结合老师现场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表达了教师对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热情,尤其是对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探求愿望。“直接与专家远程对话”是近48%的教师的选择,说明教师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

通过问卷,我们确认网络教研平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统一认证:以方便教师登录后,在多个功能间转换而不用再重复登录,同时可以以此为关键ID进行多库链接。

(2)视频网络教研;以满足教师对于远程专家、远程同伴、离线交流等的需求,同时满足部分资源共享需求。

(3)网络听评课:满足教师通过听评课,进行学习提升的需求,积极进行课堂观察等方面的研究,以帮助教师锻炼以数据评课的技能。

(4)微课制作资源平台:在前几年中,各学科资源类建设很多,但近年来的微课资源及微课应用实践较少,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网络教研平台模型构建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统计处理,并加强对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组开始了对于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模型建构。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形成B-S架构的统一认证平台

网络教研平台的首页后台对应的主要功能是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和导航。用户登录后,可以进入各个模块,不用再重新登录。首页显示的各种最新展示、通知为自动生成。登录后,教师可通过二级主页选择进入网络视频教研、网络听评课、教研课程平台、个人中心等门户。

2. 视频网络教研模块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网络教研平台的主要功能是视频会议环境下的教研活动网络化,在传统教研网络化的同时,致力于网络教研方式的创新。

视频网络教研模块实现了在统一的组织机构、用户数据以及权限设置功能基础上的分角色创建及管理各教研活动会议室功能。可实现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创建及管理各学年学期本学科开展各类网络教研活动所需要的会议室功能,实现各教研员对会议室所能够参与的人员进行权限设置的功能,调控参加人员的文字、语音、视频、文件播放和屏幕共享等权限。会议室中,可以实现文字、语音、视频的多维交流及各种格式的文件上传、共享、演示等功能,能够支持高并发量的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会议室作为一次活动开展的记录,创建后可永久保留,以方便查询。此模块可以根据参加教师的参与情况,自动生成考勤记录。该模块还实现了对网络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多维度统计功能及评价功能,为教师教研活动的不断改善和进步提供强大的数据保障,也为教研中心对教研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提供了数据依据。

3. 网络听评课模块

该模块重在支持区域内开展的网络听评课活动,集网络听课评课、在线教研与互动交流、多维评课、优质课建设与分享、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记录与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朝阳区教育网环境下,能够流畅地进行公开课的直播或录播,同时在线人数可达500人。教研员可以进行自主的建课活动,且课后有标清以上的视频资源供教师下载学习。此外,听课人员在直播和录播观课过程中,可以进行自主文字评价,可以抓图、抓取视频进行个人评价,也可以在集体聊天室中发言。对于所有教师、专家的评论和评价,平台都会自动进行记录和统计。

网络听评课受到了教师的广泛欢迎,本次在保留原功能的基础上,主要对其课堂观察统计功能进行增加。在原有观摩评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内置评价模板,包含S-T量表、按照教学环节进行的教学行为分析量表、师生问答量表、教学评价评分量表。分别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程性质、课程等级4个维度、40多个观察点提供课堂观察数据。

(1)S-T量表功能

观察者可以分别记录学生占用时间、教师占用时间、师生互动占用时间,形成记录曲线,并进行后台运算,自动生成教学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2)教学行为分析观察

教学行为分析观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课前教研员及其研究团队可以自主制定课堂观察点,此功能可采用模板设置的方式进行操作。上课时,观察人根据所制定的课堂观察点进行数据观察记录。课后系统记录了教师授课各个环节时长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次数,从而得知教师活动占课堂总时间比重及学生活动占课堂总时间比重。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以促进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层次。

(3)师生问答分析

师生问答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课前教研员及其研究团队可以对师生问答类型进行设置,同时对于某种问答类型进行情形分类,并对每种情况进行标准设置。观察者可以根据事先生成的模板中规定的观察记录点,在听课中进行现场记录。课后,系统可能根据记录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显示结果并给出建议。

4. 课程化网络模块

此模块以微课制作平台为制作中心,以学分管理为管理中心,建设体系化微课程学科资源。按照学段、年级、学科创建系统化微课程资源,主要包含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类的教材分析、教法指导、命题检测、知识技能等模块。课程主要以微课程模式呈现,包含视频资源、PPT等。支持课程直播,即时交流评论、资源分享、经验交流;支持资源点播、语音文字评论、课程评价。

课程化网络模块目前的受众是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通过建立网络化的交互学习、自主学习环境,让一线教师在追求专业化的愿景下主动发展;通过建设大数据支持下的数据深度挖掘,解决针对个体发展的教学资源推送和学习实效问题。通过建立网络学习观察点,完善质量监控评估系统,支持多维度多方位的教学评价。

针对教研员和教师目前的信息水平和掌握资源情况,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两种课程生成工具。一是简易版,课程生成者按指南流程,一步步书写,并添加相关学习媒体,加入测试题及评价标准,设置学分等。在指南完成后,生成一个供学习者学习的在线课程,此课程以网页为载体,有学习目标、达成标准、任务要求、学习内容、在线测试、智能赋分等功能。二是专业版,具有更多的个性化设置。如支持课程生成者创建课程内容,支持文件上传;可添加图片、视频、文本、链接等;可实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在线编辑、播放功能;支持赋学分功能。课程生成者有权限设定学习课程的人员和时间,能够统计本学科本年级人员的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此外,该模块还为教师提供了入门级和专业级的微课制作工具或视频制作工具,能够使教师方便地制作或修改微视频。

学员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自己应该学习的课程及课程学习的进展情况,还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课程生成者所设计的测试题、讨论等。

通过课程化网络模块,教研员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形成专题,进而实现教研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实践

在朝阳区教委的支持下,依据网络教研平台模型,先期建立了视频网络教研模块和网络听评课模块,受到了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的好评,在实践中创新了教研模式,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 实时在线模式

实时在线模式是指参加教研的人员都实时在网络远端。

(1)适用于教材分析的讲授式

讲授式网上教研模式是传统教研模式在网上教研平台的迁移,信息流向为单向,由讲授老师流向听讲的一线的老师,教研员像讲课一样,使用PPT、视频等课件,向教师单向讲述,比较适用于教材分析、专题讲座等。

(2)适用于专题研究、评课等的讨论式

信息的流向多向,教研员可以为多位老师设置权限,打开多个视频或音频信道,进行多人在线交流,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讨论,适用于评课或小组讨论等情境。

(3)适用于课堂实录、课例讲解的展示式

此模式下信息流向以单向为主,双向为辅。以一位或多位一线老师为主要发言人,可能通过视频、共享屏幕、PPT等方式展示课堂教学或解决某问题的过程,适用于课堂实录或课例讲解。

(4)泛在教研

使用临时会议室功能,只要有网络,一群人共同约定一个时间,确定话题,就可以进行自主教研。

2. 非同时在线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平台的功能,可以全方位记录整个教研过程,通过专用的播放软件进行播放,以方便没参加活动的人员补课;二是设置讨论话题,全体教师可以非在线发表意见,相当于留言板的跟帖。同时可利用平台共享文档。

3. 实时在线和非实时在线结合的模式

使用网络听评课系统,教研员和教师可以远程进行听课、评课。这种听评课过程,可以是直播或录播。在保证课程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把以前回忆式的评课,变为现场实时评课;把课堂变成研究的主场,在设定观察点的情形下,实现电子记录、电子统计,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实现评课的全程共享,在共享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课题组通过调研、建模、实践应用,初步建立了网络教研的平台功能模型,并进行了部分模块的实际建设,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创新了教研的模式,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模块实践研究》(DJB13151)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王戈。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