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融入与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

2016-05-30 10:48薛金东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涵精神院校

薛金东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建设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起到促进、推动和方向引领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加强地域文化融入与提升自身内涵建设的研究,已成为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核心竞争力和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地域文化;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018-03

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能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同时也能为培养学生的性格、爱好、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贡献。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文化内涵建设,注重提高软能力的竞争。但高职院校在将驻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内涵建设中的相关概念却很模糊。例如:有的院校认为将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仅指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而忽略了学校内涵的物质建设方面。而有的学校则对于物质建设过分重视,而忽略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建设。这些都是要实现将地域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对驻地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地方文化的具体分析,从学校内涵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見。

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

关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是指高职院校的各项制度与管理条例的建设。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从制度上阐述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这种单向性的观点并没有全面而深刻地分析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全部内容,其中文化层面的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还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只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这种观点分析得不够全面,但能够突出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因此,从文化视角阐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仅是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自身要求所致,也是研究高职院校提升软实力的新视角和切入点。从当前的资料梳理分析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侧重于对物质层面的阐述,而没有全面分析其文化内涵建设所包括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物质文化是指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标志、物质环境、物质设施等,这其中还包括与物质相关的服饰、高职院校举办的各种程序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尤为重要,其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师生产生认同与归属感,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综合实际的象征与标志。

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在具备物质文化特性的同时,要进一步彰显出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例如,高职院校的建筑标识中要有能够体现院校特征的标识,如有的高职院将校训刻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有的高职院校将校徽印在学生的校服上;还有的学校强调科技,因此将科学巨匠的雕像放置在教学楼内。而这些都是有利体现学校物质文化特点的方式。

(二)制度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总结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的用于进行校园管理的、关于学校组织结构与具体管理要求的相关制度的总和。制度文化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同样有重要作用,其是学校师生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校用于管理与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依据,因而要建设高职院校内涵就必须要做好关于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的建设。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将行业规范与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巧妙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门型、实战型的人才为主的学校,其培养的人才具有高超的專业技术与实践能力,能在社会生产中创造价值。因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社会的融合,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将社会的相关规范引入校园的建设中,为培养实战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企业管理类的高职院校,可以在设计制度文化时参考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精神文化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学校风貌、学校精神以及人际关系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动态体现。精神文化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其体现的是学校全体教师与学生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精神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同时也包括学校的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文化的内同,例如:教学活动、科技活动、纪念活动、社团活动等,因而其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将“应用”与“就业”的理念融入其中。高职院校以培养“实战型”人才为主,因而其精神文化也应当围绕着“就业”与“应用”。高职院校需要将这两个理念深刻地融入校园的精神建设中。例如:可以将校训设置成以“就业”与“应用”相关的校训,也可以将实训设置成企业模式或工厂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地将“就业”与“应用”的理念融入教师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就业”与“应用”为主要理念,并不是要放弃对学术与理论的培养与研究,而是要树立经世致用的学术与研究理念,在教师或学生进行理论研究时要注意贴近实践,提供方法,使其理论研究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在地域文化视域下分析和探究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地域文化之间充满辩证统一的关系:地域文化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也能反作用于地方文化。它们之间是一种融合性的互融共生和相关作用、影响的存在。

(一)地域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已经占有高等教育阵地半边江山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需要自觉、自动地肩负起和地方文化事业一样的文化传承历史使命,需要有机融入地域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中,需要将地方传统优秀文化有机融入学校内涵自身,不断将地方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1.利于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地域文化具有地域识别性、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中的特性就能够建立起其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例如,沿海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于包容与开放,那么沿海高校就可以依托这种文化特色将高校的内涵也建设成开放与包容的内涵。

2.利于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與利用能够使高职院校在其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这样的文化标识是同时根植于地域文化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之中的。以沿海地域文化为例,根植沿海地域文化中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会使学校形成一种包容与开放的标识,而这往往也是社会、企业和家长对其产生的第一印象。

3.利于赢得更多优质生源。生源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之所在。从高职院校生源地分析,学校所在地域往往是高职院校生源构成的主要部分。学校生源往往来自于该院校所在的地域,因而建立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中有利于高职院校在生源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事实证明,地域文化的融入让高职院校更加紧贴当地社会,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驻地学生对当地高职院校的认同感,从而为高职院校赢得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反作用于地域文化

另一方面,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不仅对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彰显出内涵建设反作用于地域文化的一面。例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在趋同性的基础上,往往是其母校的文化特质烙印形成了其鲜明的特点,在其工作中这种文化特质又参与和影响着地方文化。再则从师资队伍建设看,教师在所在高职院校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形成了相对独特的研究行为和思维路径,这种带有明显团体性的文化特质,往往在群体从事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又自主地和地方文化产生接触、交汇和互融。

三、驻淮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现状透视

目前淮安地区高职院校有四所公立职业院校,分别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除护理学院外,其他三所高职院校均已升格建院超过10年时间。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残酷的竞争和日趋严峻的发展形势,使高职院校从粗放型的扩大办学规模升级为重视内涵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转型发展期。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为例,驻淮高职院校在文化内涵建设上很好地融入了地域文化的优秀因子,让师生员工深切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张力,并在对接过程中实现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一)办学理念凸显精神文化建设

三家高职院校在文化内涵建设中以校训、校风和办学理念等来凸显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明德尚行”为校训,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秉承“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团结拼搏 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尚能”为校训,坚持“严谨、求实、和谐、创新”的校风,秉承“立德尚能,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厚德尚能、经世致用”为校训,坚持“勤勉、敬业、团结、创新”的校风等。三所高职院校都注重将淮安地域文化中上善若水、开放包容、志存高远、求新求精等优秀的文化精神特质有机融合到自身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并潜移默化地要求全体师生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务实求真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既要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

(二)冠名布置突出物质文化建设

驻淮高职院校主要是依托地域文化的优质内容,主动融入学校楼宇、道路、广场等建设中。例如,三所高职院校都对校内每个楼宇、道路、广场等进行冠名,注重校园陈设和环境布置,铭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名人名言,努力让淮安地域文化的优秀因子在学校校园内扎根,在师生员工的心里发芽、成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奋发读书和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活动载体体现地域文化特质

三所高职院校以身处伟人故乡为契机,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恩来精神的学习。例如,三所高职院校都组织开展了“周恩来”班的创建,积极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自觉体味和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利用主题班会、团课、社团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淮安地方文化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融入地域文化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高职院校融入地域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淮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地域文化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它和其他层次的文化界定一样,形成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特性。高职院校在融入地域文化提升内涵建设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只有深刻领会其内涵和精髓为实现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有机对接,从而让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各个层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在进行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时,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在物质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例如校园的总体设计建设、校园的绿化建设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科研实训基地,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等,要做到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地域特有的文化。例如,可通过不封闭的设计、中空的装饰物、标新的建筑物等来体现淮安地域文化中的开放、包容、创新等精神特征,也可通过校内河的设计来体现运河文化“水之常行”等精神特质,或者直接竖立周恩来等名人雕像来直接彰显地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建设等。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时需要把握通过制度导引师生的行为这个核心要素。将地域文化融入制度文化的建设中,需要高职院校首先确定文化的方向,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引。例如淮安地域文化中的运河文化,在以“水”为核心地域文化的地区,学校应当建立一种以柔和与包容为主的校园文化内涵。因而在制度建设的时候就要体现柔和与包容,可以在修改学生文明标注的时候,加入宽容与礼让等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制度文化建设不能为了结合地域文化而违反一些共性的原则,例如:在开放的文化中仍然需要保持治学的严谨和闭环。

(三)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时,要注意将精神文化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采用编写以淮安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教材并进行推广,举办与淮安地域文化相关的讲座、报告、学术会议等办法;也可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團活动,将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开设旅游服务专业成立的“西游记”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地考察,在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中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充实校园的精神文化。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职院校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时候,切忌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经过历史的淘沙之后,所传承和发扬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更内含和切合了当代中国人文的基本精神。高职院校“双高”人才的培养要求,使以文化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以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和软实力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资源。更需要关注的是,这种立足人才培养、聚焦当代服务地方的发展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拓展办学功能、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势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培娟.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以“昆山视觉形象设计”实践指导项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151.

[2]李双芹.区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4(8):24-26.

[3]罗先奎,刘人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因素[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18-21.

猜你喜欢
内涵精神院校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挖掘习题的内涵
拿出精神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