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16-05-30 20:55叶青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硕士论文道家旅行社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企业内部的管理是发展的基础,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的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以促进我国管理事业的发展。文章从分析我国旅行社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入手,找出了目前旅行社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旅行社

一、概述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特别是服务产业。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员工队伍的素质往往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旅行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才的频繁流动在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旅行社业务骨干“跳槽”,甚至是业务骨干集体“跳槽”事件频频发生,这对旅行社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旅行社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对于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进而保证旅行社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人力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旅行社的访谈和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得出旅行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旅行社机构设置不完善,我国大部分的旅行社人力资源及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在多数旅行社中,一般都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人事事务仅由办公室代为处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员工招聘,简单培训和工资待遇及劳动合同等方面,很少涉及职业系统培训;有些旅行社口头上说尊重人才义,实际上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有些旅行社虽然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很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功夫,或只是把重点放在待遇的提高方面,不能把人才管理与旅行社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

(二)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简单化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旅行社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人从事多项工作的现象大量存在;员工工作内容较灵活,绩效考核难度大。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因此旅行社更加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目前我国旅行社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方面的制度和管理手段相当落后,人力主管往往并不熟悉本企业的人才现状,更不明白本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有效激发本企业的人才潜能,在使用人才时只凭感觉行事,甚至只是机械被动地例行日常事务,不对本企业的人才状况做研究、分析,缺乏对人才的长远规划。

(三)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旅行社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旅行社职业经理人、旅行社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等是远远不能满足旅行社自身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入境旅游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出境旅游业务的迅猛发展,通晓外语、能够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还有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端旅游专才难觅是业内不争的事实。而在庞大的导游队伍中持资格证和初级证者占绝大多数,为96.3%;持中级、高级和特级证者所占比例极低,仅3.7%。

(四)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他们从被动的服从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求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这种个性需求反应了现代旅游者对传统的模式化旅游方式的厌倦和反叛。旅行社行业内人员平均素质及学历偏低,已不能适应旅游者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也被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列为“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六大挑战之一。

三、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

道家学说源远流长,道家思想包含了天道、地道、人道。关于道家思想最初的记载为《道德经》,《道德经》由老子所著。道家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力图用自然法则来论述治国养人之道。道家注重以“自然”、“无为”的思想来管理。

(一)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无为要求人们不要妄为而要善于抓住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标本兼治,治本为主,从无为到无不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只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管理”作一种实践的原则,乃是透过消除掉不必要的干预,以及任意的决策手段,而达到使组织能有效运作的实践原则。所谓的无为,作為一种管理原则,是一种去掉人为造作的修养功夫与管理法则。由此,无为是屏弃决策者的有为妄作,达到万物皆能自身自长的无为境界。

(二)前人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中国人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而美国人又向日本学习的同时,日本人却说:“我们再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学习中国,而且早就开始学习了!”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道德经》,老子的教训给他们激励和影响之巨,实例多的不胜枚举。”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从另一面对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的充分肯定。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先生也说到“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老子》这一成书(下转第145页)于二千年前的著作,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塑造了我们东方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曾评价说:“道家文化不同意西方文化,这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国汉学家艾兰教授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本喻》中概述说:“‘无为亦是‘道的体现”。“欧元之父”罗伯特也曾说过道:“中国人相信的是道,这种道教的思想实际上在中国的三种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都存在。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自发的行动。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的内在必然性,都是部分的协同合作来促进一个整体”。

四、道家思想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多被应用于管理的领导理论。“无为而治”是凭借“顺其自然”的哲学智慧进行科学领导和管理,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益的高超管理艺术。“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领导者肩负着比一般人更多、更重的责任,因此他们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大政方针、谋划单位的发展策略,而不应是事无巨细,全部亲自动手,在大的原则下,不应去过多干涉部下的具体做法。也就是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发,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重大方针的决定,并努力造一个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成员自司其职,和睦相处。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管理亦然。“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无为”思想的进一步具体表述,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展开。具体说的是一个关于“治理”的思想。字面上讲的是关于“治国”,实质上可从理解为治理社会、企业,而这个有关“治理”的思想的精华就在于“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包含的思想方法和道理。这个方法和道理就是要大厨烹调小鱼那样,以“无为”的方式来治理社会和企业。而在这里,我们领悟出来的思路即是“无为”就是“道”的运用,而运用的结果就是“无不治”。“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思想运用在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情形和原理也是一样,治企如治国。就企业而言,企业规章、大原则不能变,只能因时间的推移、市场演变和大小、软硬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

五、结语

中国古代强调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即顺应自然的变化之意。要按照“道”即客观规律办事,而“道常无为”,所以,管理者就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就是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就是说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自然为法,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从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遵循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一切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涛.从有为到无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哲学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06).

[2] 邹伏霞.导游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旅行社为例[J].企业研究,2010(12).

[3] 刘帅,王玉莲.道家“无为”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0(15).

[4] 席岳婷,庞桂珍.道家文化对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5] 王琴.东营市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9(04).

[6] 张文.河南省旅行社人力资源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12).

[7] 张艳.黄山市旅游人力资源状况开发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8] 左庚捷.基于企业核心战略的Z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3(11).

[9] 朱玉清.旅行社人才流失及其处理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06).

[10] 张文.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 2010(02).

[11] 郭萍.中小旅行社人才開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论文,2005(08).

[12] 董良泉.新疆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6).

[13] 俞婷.儒家、道家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8).

作者简介:叶青,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硕士论文道家旅行社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Superhard Material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来华留学生硕士论文语言特征分析及教学启示
漫画道家思想
“双一流”视域下导师学术品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四届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的实证研究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