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职业导向建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2016-05-30 22:22高琼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着眼于构建多层次、宽领域,与大学生的职业导向及其所学专业内容紧密结合的基本模式。文章拟在归纳总结近年来学界所提出的较为典型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突出的职业导向及其专业特性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模式,并着重探讨构建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职业导向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也日益深入,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断地做出归纳和总结,呈现出多种模式,其中由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构成的“ 三位一体”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受到普遍认同,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重新建构与职业导向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职业导向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犹如滔滔江水、孤芳自赏,而学生则是默默倾听、心不在焉甚至呼呼大睡,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本无从谈起,探索适合高职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构建基于职业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信息时代的多元环境,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体现多样性。当前众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跳不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尽管有的学校也想在实践基地、实践内容及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缺乏职业导向性的弊端十分明显。有的学校忽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偏重专业课实践教学;有的学校“重技能、轻理论”,甚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只有少部分学校积极尝试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效果不尽人意。

(二)提升高职思政课师资团队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够突出的直接诱因就是缺乏“又红又专”的师资团队。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多数是中青年教师,由于自身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多,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师资不足、教学任务重、科研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将主要精力花在理论创作及课堂理论教学研究上,片面追求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忽视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从而很难有效地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合理分工多方协作形成德育合力机制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仍然普遍存在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等同于与所有“课堂教学”相对应的“社会实践教学”。这种混淆概念的模糊理解,很容易使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因此就普遍出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是由思政部教师承担,而课外的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由学校的学生处、团委会、教务处等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的,至于其他的专业实践教学则是由各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承担等情况。这几类教学分别属于教学管理系列和行政管理系列,在开展理论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部门很难及时有效沟通,这就导致几股力量分兵作战、各行其是,使实践教学效果表面化,使高职大学生“知行”教育人为脱节。

三、基于职业导向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模式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多元的系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皆选择由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此类模式的普遍认可,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多层次教学平台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仍然存在形式主义、随意性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多数参与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知存在偏差所致。如将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甚至等同于第二课堂活动。这种认知局限极大地制约着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再思考。

(二)立足“三位一体”,摸索多渠道教学途径

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基本依托,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讨论辩论、情景模拟、主题演讲、时事评论等多种实践方式,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平台,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及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从中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能;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企事业基地等社会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注意挖掘、整合并合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以上所述实践活动均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如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假期实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体实践与虚拟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方式选择的自由度。

(三)以职业导向为基点,设计多维度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授课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技能性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其职业性很强。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最直接、最快捷地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尽可能使受教育者毕业即就业。

参考文献

[1] 杨秀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5(03).

[2] 黃小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高琼,女,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教育、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