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四次工业革命”

2016-05-30 10:48
商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革命经济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发展不再是以线性速度,而是呈几何级增长,它不仅将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还会改变人类本身。

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落下帷幕。为期4天的会议中,4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学者们齐聚一堂,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及挑战。此次会议还探讨了全球安全局势、经济增长、环境问题以及地区社会转型等热点话题。

在本次大会召开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对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经济低迷使全球商业信心指数达到3年来新低。在此背景下,参加此次大会的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普遍的关注焦点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如何转化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论坛,并在中国经济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专场会上发表题为《为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的特别致辞。

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开幕式上就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发表了演讲:

我们即将迎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方式。无论从其规模、影响范围还是复杂性来看,这场转型都将和人类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革命截然不同。我们尚不清楚这场革命将如何展开,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到学术界和公民社会,全球各利益相关方必须协调一致,采取全方位的综合策略共同应对这场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采用水蒸气为动力,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电力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则使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一场发轫于上世纪中叶的数字革命。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并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

本次转型不仅仅是第三次革命的延续,而是象征着一场有着自身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是依据其速度、影响范围和对系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当前各项突破性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谓史无前例。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此外,第四次革命正在颠覆所有国家的几乎所有行业。这些变革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彻底改变整个生产、管理和治理体系。

各种移动设备拥有前所未有的处理和储存能力,能够轻易获取相关知识,并将数十亿人连接了起来,从而释放出无穷的潜力,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纳米科技、生物科技、材料科学、能源储存和量子计算等科技领域的最新突破更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无人机,再到虚拟助理和能够进行翻译和投资的软件等等。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计算能力的指数级提升和大量可用的数据。这既包括可用于研制新药物的软件,也包括预测文化倾向的算法。与此同时,各类数字制造技术正与生物世界进行日常互动。工程师、设计师和建筑师正在综合运用运算化设计、增材制造、材料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科技知识,率先实现微生物、人体、消费品、甚至住宅之间的和谐共生。

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论坛上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发展不再是以线性速度,而是呈几何级增长,它不仅将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还会改变人类本身。

风险同样不容低估

施瓦布还表示,未来,技术创新将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和生产力的大幅增长,交通和通信成本将下降,物流和全球供应链将更高效,贸易成本将降低,这些都将打开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新技术革命也会带来相应的许多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将导致就业市场日渐分化,出现“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两个极端,进而加剧社会关系的紧张。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预计,到2020年,科技发展将导致15个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净损失逾700万个工作岗位,女性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其中受最大影响的可能是对那些原本自认为不会受到影响的中等技术人群,例如客户服务等,他们将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有专家估计,美国约45%的就业岗位将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早在18世纪,经济学家已对工业化带给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过辩论。纺织业和农业中引进新技术导致大量人员被解雇。手工业者和农民不得不当起了雇佣工人,劳动条件较以前明显恶化。机器接替了简单工作,但却给专业技术行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这样的趋势在工业4.0引入后仍将继续。纽伦堡就业市场和职业研究所学者恩佐·韦伯说,没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找工作会越来越难,需要中等技术的行业,就业机会也会减少,现代职场首先需要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但他认为,这样的变革时期不会只带来负面的影响。“技术进步会激励创新,促进投资,创造新机遇。”韦伯认为,挑战在于对那些被排挤出就业市场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工作永远不会没有”,他说,但在根本性变革后总是会出现短期的失业问题。纽伦堡就业市场与职业研究所2015年10月的一项研究显示,今后几年里德国将有大约6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与此同时,新技术革命也会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更为专业的领域,例如计算机、数学、建筑以及工程等。报告指出,这些新工作岗位的产生可以部分抵消工作岗位减少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高水平的自动化和互联功能将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制造新的财富差距。瑞银集团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白皮书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削弱新兴市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政策,这次工业革命将加剧不平等。

尼尔·弗格森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终不仅将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而且将改变我们人类自身。它将影响我们的身份认同、所有权概念、消费模式、投入工作和休闲的时间,以及如何发展职业、磨练技能、待人接物和改善人际关系等。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工业升级转型:人才是关键

本次冬季达沃斯的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与处于谋求转型升级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不谋而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完美应用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与所有经济体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人才展开了讨论。

通用电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工业的未来不但要有“硬件”,还要有很好的“软件”。“发展工业不仅需要很多优秀的材料工程师、物理工程师,还需要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段小缨说,“对于人才,需要更多真正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有模式创新。”

目前,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产能过剩,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痛点之一。那么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缩短阵痛期呢?来自德国西门子的凯飒就表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如何重新训练剩余劳动力,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十分关键。

“这方面我认为德国可以帮助(中国)。因为30年前,德国钢铁业受到过强烈冲击,矿业也受到冲击,我们不得不重新培养人才,以适应自动化生产需求。”凯飒说道。

分析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运用,比如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已经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中国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

与此同时,中国仍然需要加快在部分核心技术领域的步伐,并着重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的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分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抓住机遇,促使经济结构升级。

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呢?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建议就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中国制造”大有可为

施瓦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相信“中国制造”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不断深入,会有更多企业生产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这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在本次论坛就“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召开的专题讨论上,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制造”将大有可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专家艾米·魏克森认为,中国在许多产业领域已经有了大量杰出的创新产品,例如在互联网领域,诸如微信、支付宝等产品提供的许多创新性应用功能甚至让美国企业也赞叹不已。

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董事长奥列格·杰里帕斯卡认为,“中国制造”在原材料制造、基础设施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很有竞争力,而在新的工业革命中,中国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目前许多中国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已经非常高,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在许多领域正不断升级,而且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才储备,每年大量的理工科专业人才为中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据优势提供了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中国有望在未来的新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革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工业革命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