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需求的服装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05-30 17:12涂毅佳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涂毅佳

摘 要:满足产业需求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图案设计课程改革方式为依据,提出解决传统教学问题的几个关键改革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课下实践方法以及课后考核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以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依据,让学生的设计能力既具有时尚性又有市场性。

关键词:图案课程设计;课程改革;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64-01

图案是服装设计中关键的设计元素,服装图案课程设计更是服装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各大高校进行教学模式调研中发现,传统的课程设计还是把艺术置于市场之上,教师把精力更多地还是放在课堂上,在快速发展的市场考验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便显露出各种不足。

一、传统图案课程存在的问题

1.“贯穿”教学观念的缺失

传统的图案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图案绘图专业素质,然而服装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专业,需要教师在讲解图案设计时,不仅针对图案的审美设计,还需要联系其他课程,要引导学生领悟到图案课程对其他服装课程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去应用和实践图案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设计与服装本身脱轨

传统的图案设计教学简单的从美术美学来指导学习,将图案设计单纯的定位于设计精美的图案。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设计服装图案时没有把它当做服装整体中的一个局部来考虑,而是专注于图案的创作却忽略了整体的效果。这样出来的东西可能它是一个很好的图案,但它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服装图案设计。学生能任意发挥想象但是却失去了图案在服装中的真正把握。

二、图案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下,艺术教育更要注重产业需求,图案课程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有市场性,针对当前图案课程出现的缺陷,本文提出基于产业需求的教学改革模式。

1.课程内容多学科融合

将色彩构成,服饰设计和电脑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部分内容加入到图案设计课程中,丰富图案课程的完成形式,多方面发散学生的设计能力。改革后的课程内容重点由以往的单一图案手绘转移到多方面能力培养,如图案制作、电脑制作等,通过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不仅强调培养基本造型配色和形式美法则,更强调学生多方面、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由二维课件向三维课件转化

将身边易获取物料资源(包括各种面料、打印图等),运用立体裁剪的方式,以人台为依托辅,以立体化的实物在人台以局部立体展示体现服饰图案设计效果。这种立体的课件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图片展示教学,转化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教学,更加的生动,让学生获得对图案在服装中作用的直观感受。

3.结合产业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服饰产业对成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在考虑图案设计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能不单从美学出发,还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图案的使用对象和环境,注重以人为本的研究,以消费者为前提。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式教学”,提出某个消费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思考设计方案,并完成最后的效果图。

三、图案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1.学生作品成果立体化

改革后的实践模式打破以学生交的纸质作业来呈现教学成果,而是采用成品来表现设计效果,让学生运用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做数码印花处理,刺绣处理,或者镶嵌镂空处理,将平面的图案制作在服装和服饰品上,让学生在后期制作中领会市场化产品和艺术性理想化产品之间的差距。

2.学生实践系列化

以往的学生课下实践练习是以单个课程的形式的,图案课程就仅局限于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改革后的课下实践,应该将多门课程融合,如教师可以根据某品牌这一季的主题为学生布置相关图案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做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设计制图。后期课程可以继续延续这门实践,根据完成的图案风格搭配相关的服装结构,并思考如何实现这种图案效果,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作力,将想法创意实现成成品,直观的感受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四、图案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模式

通过艺术与技术的交错,课程与企业的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考核方式也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试卷考核,通过各种特色考核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图案设计的魅力。

1.个性服装图案课程展评

在《服装图案设计》课程中加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内容,以个性T恤图案设计为课题,组织学生完成从效果图到成品制作,并在技能展中进行交流和点评;在《服装图案设计》课程结束后,将学生完成的产品项目,以最终实物的形式做课程展评,可以请专业相关的教师、专家进行点评,再次提供学生对图案创作的学习平台。

2.T台考核方式

结合学校的服装大赛,毕业发布以及形象大赛等服装相关比赛,将学生的图案作品推到服装T台上,用服饰品的形式动态表现出来,以大众评审来替代教师的主观意见。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否禁得起市场的需求,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技术与艺术的交流。

五、总结

图案设计课程是一门基础的艺术设计课程,是为学生后期的设计制作打基础的课程,那么紧跟时代产业的变化,与企业市场需求为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图案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通过丰富的多课程内容融合,多种多样的情境主题项目,使学生在服饰图案设计中有意识的考虑产品和市场的因素,使设计的图案更具有时尚性、市场性。

总之,新的改革教学模式可以使单纯的艺术与枯燥的技术相结合,使图案课程不在局限于课堂、教师和学生本身,而是将这门课程置于市场企业大众之间,以市场看教学,培养产业需求的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银雅,艺术面向社会,教育面向创新[J].中国美术教育,2010,(4):73.

[2]鲍小龙,刘月蕊.图案设计艺术[M].第1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1:25-34.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