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信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6-05-30 20:24李绍英王元浩李兴森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李绍英 王元浩 李兴森

摘 要: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以下简称 “我校”)信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以《web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为例,系统分析了课程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工作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93-01

一、引言

当代社会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共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受限于传统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模式等多重因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

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于课程教学,只有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鉴于此,笔者从2010年开始正式启动了《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历程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1)摸索阶段(2006—2009),逐步地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实践环节,多次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尤其是平时和实践环节的考核(期末考试的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由80%降至40%)。(2)立项阶段(2010—2013),按照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笔者在2010年对《we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该课程教学改革在2013年被我校确立为校级教改项目和省级新兴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项目。(3)实施阶段(2013—至今),2013年课程教改项目立项以来,笔者按照全新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了全新的教材,目前正在我校2013级学生群体中开始具体实施,实施效果有待检验。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概述

1.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围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核心目标,促进“课堂导学”和“课外实践”融合,通过“教师课堂导学+学生课外实践+网站制作设计”的模式,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知识能力循环。

2.教学手段和方法

笔者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采取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综合设计和创新思维能力。

1)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讲解过程中应有侧重,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经常访问的网站中使用的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去接受新的知识,积极参与讨论课程问题讨论,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实践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时结束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一个为期一周的项目实训,通过开发一些实际的应用项目,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3.实践环节的设计

《Web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分解为四个层次: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专业创新性实验。

第一层次—基础性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相关学科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规范和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加深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二层次—设计性实验,它是基础性实验的延升,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初步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第三层次—综合性实验,面向就业岗位的技术需求,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层次—专业创新性实验,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运用、工程实践的能力。以这四个层的实验体系促进理论向应用的转化,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4.实践环节监控与反馈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实践环节较多地在课堂外完成,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反馈是实践效果提升的重要问题。故此,本课程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以求对实践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第一,实施前的指导性督导。第二,实施过程中的证据管理。

第三,实践汇报中的互动和排查。第四,实践作业的改进控制。

三、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校2013级信管专业的《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已按照教学改革的模型有效推进,虽然课程考核和效果评估未开展,但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仍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一方面,本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次教学中学生全程参与,笔者全程监控,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没有一位学生中途退出,学生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挖掘了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另一方面,学生的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明显提升。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出现明显变化,并能学以致用参加了网页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理想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仍待破解:首先是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兴趣不高,存在着畏难的学习心理;其次是教材编写上的不足。目前该课程多数教材的编写多数沿用计算机类专业的《we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理论内容偏多,应用实践内容偏少,和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是实验设备的老化、器材更新速度慢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为了整体提高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教师乐教、学生愿学,课程组将积极实施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其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声雄,叶钊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2,(1).

[2]吴林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

[3]尹伟静,董丽薇.《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软件工程师,2015,(8).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