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路径方法研究

2016-05-30 20:24赵思聪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赵思聪

摘 要: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落细、落小、落实三个方面的路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和高校教育者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99-02

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提炼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落细、落小、落实”。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栋梁,更应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断在思想道德上进步。因此,高校落细、落小、落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落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方向

(一)通过理论武装推进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着重于对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关注,为进一步帮助其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给养和理论引导,务必要切实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更要展开学科和课程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教材、融入课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侧重于大学生德育修养的提升。当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离不开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而基于育人功能的教育教学思考,更离不开对各门课程的细致深入挖掘。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融入备课、教学环节,更要融入课后答疑及教学考试等多个环节,从而使大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当中。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投向于方式方法的创新。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培训职能,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党校的工作指引,并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关注,既要落到理论层面的解读,又要渗透到实践,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通过道德实践加固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

首先,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空间,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将其置身于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广阔的农村天地,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磨砺自身、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同时,切身体悟时代变革,了解国情,感知社会。

其次,要积极健全和完善以当代大学生为群体关注的志愿服务机制,其一是为了切身提升其服务意识,其二是为了锻造实践能力,其三是从思想意识上培育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中,可通过诚信教育和道德文明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如开展以“回馈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文明之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落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路径

(一)将课堂教学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主渠道紧贴主线不断深化

强化思想道德理论学习,不仅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内容,而且更是落实高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据此,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切实关注课堂教学,将思想道德理论与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有机结合。不仅如此,还应针对现行的课堂体系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完善,如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并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大学生道德素养及学业考核的制定,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相应的考核评比标准等。此外,还应根据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

(二)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载体强化内涵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大学生精神内涵的培育和形成,而且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尤其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更有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切身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载体,通过校训、校徽、校歌的进一步创新,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还应切实关注其内容、形式以及载体的创新;为进一步将高校校园打造成大学生精神给养来源的道德高地,还应切实主流文化的建设。文化引导及教育重在育人,实践中,为切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展开诚信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将诚信教育纳入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说,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教育教学,不仅优化了校园文化建设,而且更利于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抵御诱惑,坚守原则,最终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利益的相互结合和统一。

(三)将实践育人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支撑和突出重点不断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而要想从根本上加深认知,提升理解,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品质,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因此,应切实关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通过培养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紧扣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从选题、实施过程及总结讨论中强化育人效果,又要切实关注每个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而言,为进一步强化育人成效,选题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呈现,将其与大学生认知水平和层次结合起来;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多视角、多领域协调推进,既要强化理论认知,又要突出实践成效;总结讨论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大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品质,并反作用于实践。

三、落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方法

(一)开展高校学生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寒暑假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又利于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预示着知识及技能的进一步结合,而且也是培育大学生基层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结合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较为滞后,基于这种情况,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用自身所掌握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用群众可知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弥补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较为滞后的不利局面。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种形式的参与,更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二)组织和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从本质内涵上讲,组织和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志愿者服务所强调的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高度概括的国家、社会及公民层面的含义,又参与者本身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说,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总之,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路径方法,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实践,这样才能让这些国家栋梁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编号为GUTDJ2015023,同时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内化与外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子课题,编号为2014MSZ015。

参考文献:

[1]胡泊.关于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7.

[2]冯赵建,王蕊,张雪莹.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的思考[J].商情,2014,22.

[3]郭彦雯,李志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15,0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