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20:24田蜜雷琪王莉艳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

田蜜 雷琪 王莉艳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对护生综合临床思维和综合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的方式,将96名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8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实训教学,观察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两组分别对教学效果、学生整体素质所涉及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教学效果上,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思维、综合技能、沟通能力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信息技术利用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学生整体素质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适应能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应用;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U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00-01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智能互动教学方法,能极其逼真地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特征,实现了图文一体化、视听一体化。目前在虚拟现实技术诸如解剖学、放射学及内窥镜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护理学实验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应用于单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例如静脉输液等。本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护理综合技能。教学中,整合了基础护理学实验、健康评估实验、内科护理学实验、急救护理学实验等课程,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与分组。选择重庆电大某试点分校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9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84人。按学号奇偶分为两组:传统实训教学组(对照组)48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43人;虚拟现实技术教学组(观察组)48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1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掌握等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1)案例实训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案例实训教学,教师于授课前将此次授课涉及的护理技术整合。将教学案例做成课件,共享到班级QQ群中供学生们提前预习,学生们通过课下预习及查阅资料等,对该病例以及所需要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上课时,学生以组为单位6人一组,进行病例分析,依据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和所需护理技术的讨论,教师给予指导意见。接下来以案例为基础,以组为单位进行护理技能训练,在训练结束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再次讨论,交流心得和经验,教师针对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并进行课堂总结。

(2)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

观察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以模拟对“急性左心衰病人急救措施及综合护理”为例,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平台提供“病人”资料,包括病史、监护仪提示“病人”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等,分析出“病人”现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关键的护理措施后,迅速给“病人”进行相关处理,如给“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实施过程如出现错误或超出规定时间,程序自动中断或提示补救信息输入。教师可根据学生实训效果调整实训的内容,如在上一次实训的基础上添加“病人”变化信息,学生依据信息修正“病人”护理计划并模拟实施,实训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心得,与教师交流,教师结合根据虚拟实验平台记录的实训评价信息,作出指导和总结。

2.评价方法。教学效果评价表由重庆电大教务处制作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改良,由学生自评,分提高、一般、不能3个等级,为进一步跟踪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临床实习的影响。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P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影响。观察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思维、综合技能、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信息技术利用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

(二)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整体素质评价。观察组与病人沟通、疾病信息采集、分析判断、临床适应、健康评估等方面能力高于对照组,但与病人的团队合作精神低于对照组。

三、讨论

(一)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在病人身上实践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医疗市场的需要。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智能互动教学方法,具有可重复性、零风险、多人操作性等优点。通过反复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训练,促进学生对真实医疗环境的认知、理解,有助于及早接触临床。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方面主要应用于专项技能操作培训,例如临床医学的气管镜、手术及血管介入和护理教学中输液等项目训练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中采用了案例实训教学法和虚拟现实技术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重在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综合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但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利用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稍逊于对照组。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在虚拟教学系统中,学习者所能接触到的不再是符号化的知识,而是不断从事与实践相关的体验活动。因此,虚拟系统的情景化、生动化、交互性可以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虚拟临床情景不仅可以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减少多组学生反复接触病人导致的伦理困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而且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好地解决护理教学的时间、地点、设备、临床病例等限制性问题;此外,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训练,可以避免真实操作带来的风险,减轻受训者心理压力。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而且在医学护理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虚拟技术作为影响未来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引入到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本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专业实验实训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临床适应能力、综合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应用需注意:实训内容整合,健康评估中肺部检查技能、内科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护理、基础护理技能如吸氧、吸痰等技术的融合或整合。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和运用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判断问题等能力及综合临床技能。

(作者单位: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国家开放大学科研课题资助,项目编号:Q3503A。

参考文献:

[1]郑怡,孙雪洁.案例式教学应用于急救护理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46-248.

[2]敖薪,魏华,周红等.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学生综合能力考评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06:498-501.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