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2016-05-30 04:51王江张惠源李鹏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王江 张惠源 李鹏

摘 要:面对高职生源质量和数量方面不断下降,为了保证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信息化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41-01

随着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直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发展却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由于计算机专业相对其他专业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全国生源萎缩的趋势下,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方面不断下降。上述这些问题必然给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从专业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进行解决。

一、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适应行业企业特征和人才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高职教育的培养层次定位于掌握较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学制、学生基础等原因,难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迫于就业压力,课程设置必须面向实际,让学生获得从事计算机行业某一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而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是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停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证专业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其次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岗位特点,在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时,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首先要解决好课程设置的种类数量和课程深度之间的矛盾。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课程设置种类较多,深度不够。如课程门类繁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设置面面俱到,但是由于生源素质、师资、实训条件等诸多限制,很容易造成学生走马观花、并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此可以采用“宽基础、活模式”的课程体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课程体系的设置不是针对某一单一职业,而是针对计算机相关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相关专业中广泛就业。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避免了片面追求专业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中客观存在的难点和高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对于专业知识上的困难,学科式教学方式完全走不通。学生原本在中学时,在学校的高压下都没能学好数学和英语,现在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授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肯定行不通。而这些基础课没学好,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等重要课程将更加难以掌握,导致很多学校不得不降低这些课程的教学难度,甚至取消这些课程,直接教授岗位技能。这导致学生基础不牢,将来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发展。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基础分班教学,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要至少制定两种可以互相转换的方案,实现“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尽量实现实际情境或仿真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同培养学生。首先开展专业认知,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带领学生到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参观感受信息产品软硬件系统设计、生产、开发、技术服务等岗位,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邀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部门人员,定期开展专业专题讲座、学习交流会;第三请优秀顶岗实习学生、优秀毕业生做报告,介绍学习经验。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同和接纳就业岗位,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及特点,消除部分学生对专业可能产生的疑虑和偏见,明确就业前景并制定初步的职业规划。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面貌和状态,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及经验。

学生最后一年或一学期到企业或专门的实训基地实训实习。目前各地的产业园区或大的软件公司建设了很多实训基地,例如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甲骨文等大公司建有自己专门的人才培训培养机构。这些市场化的实训基地直接与企业进行接触,比一般学校更了解企业需求,管理方式上更加灵活,可以采用企业员工管理,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融入到企业,便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更足,学习效果显然更好。

三、信息化教学

日常教学上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采用慕课形式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高职计算机尤为适合采用慕课方式进行学习。学校需要引入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建设教育云平台。课堂上教师根据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安排学习项目,全程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和监督。教师可以对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录制成微课,明确生动且有可重复性,最终每门专业课程都能具有一系列的主题鲜明、形象生动、结构紧凑的课程资源包。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发的去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好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高职教育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具备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总之,课程体系设置要及时动态对接就业岗位,保证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跟上岗位技能飞速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GjjG360;唐山市社科联课题:TSSKL2015-025;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Y-JG14-12。

参考文献:

[1]亚东,陈玉.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的深层思考[J].职教论坛,2012,(08).

[2]黄人薇,肖云,陈晓柱.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04).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