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材的建设

2016-05-30 06:17秦丽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新课改中职

秦丽

摘 要:课程改革进入中职学校,基础课语文课改应该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水平,在课程改革时科学定位教学目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阐述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的现状,总结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建设;中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53-01

新课改的理论从诞生到现在,无论是普通中小学还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改革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顺利。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认真反思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不受高考的制约,改革阻力相对较小,但是由于职业学校重专业,轻基础的特点,语文课的改革步伐也是举步维艰。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思考了语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笔者现就中职语文教材建设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思考。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这仅是就其职能以及它能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沟通交流的手段而言的。但是语言还有它更为广泛的属性,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化最重要的表征。而语文教材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所选经典篇目被当作学生的学习范本。然而,中职学校的教材选择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几乎每个学校的教材都是不一样的。这既不利于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社会竞争严酷的时代,人们将关注的焦点变为学习是否有效,各种研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文章日渐增多。其实有效的学习就是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劳动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中语文的新课改,重在强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务必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面对这个形势,也非常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整合,从而来满足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关于中职语文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重点是就业,社会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学校就照此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将语文的教育功能定位成为学生就业服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服务。

(二)框架结构

1.诗歌、散文模块

本模块主要由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构成。让学生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和欣赏,增加学生的语感,提高审美情趣;用经典浸润心灵,用经典开启心智。改变以往偏重于详细读解文学性文章的指导方式,重点培养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和意图理解文本的能力和进一步读书的态度。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底子薄,厌学等现状在选择现代诗文时注重趣味性和美学性,不应选择篇幅过长的。

2.议论文、说明文模块

议论文和说明文较枯燥,过于晦涩只能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选文时一定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即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此模块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3.名著导读模块

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文学大家都是驾御语言的好手,文学名著又是他们毕生的精华之所在,许多名著都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阅读它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古都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阅读名著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情趣。名著导读部分在选文时既要有中国的也应择优选用一些外国作品,以实现中外文学的对比阅读和欣赏。

4.口语交际模块

这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和在尊重对方立场、思想的前提下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古人的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语言的强大社会功能,一个中职学生拥有良好口才外加扎实的专业技能,事业上取得成功也就轻而易举了,所以,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在学生终身成长的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在笔者的学校有旅游专业、物流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等,学生就业后与他人沟通就成了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难以适应赖以生存的工作环境。

鉴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口语教学的比重,加大训练课时,因为,按照海姆斯的理论,口语交际能力应包含:(1)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到底是什么;(2)同样的意思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3)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应该说怎样的话;为了实现此目的,我们安排的训练有:

自我推介;即席发言;辩论;演讲等。

通过以上三个模块,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初步实现三个目的,第一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文学形式的熏陶下,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二通过语文口语交际模块,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步入社会后人际交往服务;第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务必结合各专业之间的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难点和重点,将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意识地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三、评价体系

一门学科,除了科学的教学理念之外,考评制度也尤为重要。中职语文教学拜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升学压力,对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提高才是其教学和评价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建立一套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每天有进步,无论进步多大,都应该被纳入考核。在评价项目设定上突出多元化的特点,不能沿袭以往的一张试卷定终身,要从课堂、作业、课后多方位途径搜集资料,使教师的评价更全面、更能反映学生的收获。总而言之,只有将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使用能力相结合,才能有效推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将学生培养成合格劳动者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甘肃省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科学出版社,2002,(3):1.

[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新课改中职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