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探讨

2016-05-30 06:17刘创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教学

摘 要:“花拳绣腿”成为高校武术教学的普遍印象,认为高校武术应回归武术文化,增强文化吸引力。武术即属于一种技能,武术文化的最终体现一定是落实到具体的武术技能中。高校武术教学可以将气、桩、整劲、短打贯穿始终,让学生体悟传统武术文化,对其养生、健康、防身有一定的认知和提升,立足高校学生的发展将武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武术;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63-01

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文化日渐消沉。就传统武术而言,在奥运战略背景的驱使下武术趋向竞技化,很多传统拳种已不见踪影,毋庸对武术的发展是一大折损。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从传统武术文化的视角探讨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大学生学习体悟传统武术文化,对其养生、健康、防身有一定的认知和提升,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国在世界中逾发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中国文化即将成为世界人民所标榜的热门文化。武术称为“国魂”,高校武术教学应该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武术表演,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速度、力量、肢体技击形态的展现,让人振奋,流连忘返。如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不可或缺武术节目,2015年的《江山如画》让全国观众享受了武术带来的视觉盛宴,张震老师的八极拳意蕴十足,劲道浑整,一式多力转换自如的精彩演绎,让人美不胜收。

二、“花拳绣腿”成为高校武术教学的普遍印象

武术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儿时酷爱武侠片的大学生有着较深的武术情结。然而,大学生对高校中的武术课程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兴趣先浓渐淡,普遍反应——武术不过是“花拳绣腿”。“花拳绣腿”反映了大学生对武术期望与现实教学之间,较大心理落差的失衡状态。

高校武术教学一般以初级套路为主,从武术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一直延续至今。“穷者变,变者通”,现在的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和理念为何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武术的期许呢?考察认为,高校武术教学应对以下三点进行思考。

第一,武术教学内容应具有技击性和实战防身意义。防身技能应属于基本生存技能范畴,每位大学生都应具备这种能力,学习武术防身自卫技能也是大学生学习武术的重要动机之一。

第二,武术可以指导学生强身健体,运用武术的方法自觉锻炼。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医的丹田和气的理念引入,通过武术动作和意念引导气的运转,气的运转实际就是氧气带动血液全身流动的过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帮助血液到达不易抵达的微循环末梢。

第三,中国武术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身心体验,有着中国特色的文化吸引力。如今,高校武术教学规定套路只讲动作应该怎样标准,这样以来,就教学要求而言与体操、田径、篮球等体育项目并无本质上的感知差别。传统武术显著的身心体验和文化吸引力表现在“内求”,如意念,要“以意领气”,再“以气促力”,然“气催力整”,则“意气合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才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运动体验,取得不同的锻炼效果。

笔者认为,高校武术教学应将以上三点作为基本要求,结合传统武术文化调整武术教学思想,既是学生所向,也是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使然。

三、武术教学要旨——气、桩、整劲、短打——武术文化形而下之展现

就武术而言,高校的武术教学除了“体育”意义之外,还应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武术文化怎样得以彰显呢?这是关键问题。武术即属于一种技能,武术文化的最终体现一定是落实在武术的教法和内容上,也就是武术文化通过较为具体的技能与理念表现出来。

有学者“研究对一些传统武术拳理、要诀进行了收集、论证和考察,发现传统武术可归纳为气、桩功、整(合)劲、短打四个技法特征”[1]。通过多年习练传统武术之经验,认为:气、桩、整劲、短打能够较好的反应武术文化。

《孟子》:“气者,体之充也。”古人对“气”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气是维系生命的基本元素,传统武术中运用到套路、功法、技击实战中。武术中谈到气,就不得不联系到“意”。意指意念,科学上表达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或属于心理学范畴。传统武术“意念”可起到指挥和支配体内气体转换的作用,通过肢体运动使“气”周身往复流动,即可对脏腑起到按压和按摩的作用。

桩,顾名思义,其作用是稳固。万丈高楼平地起,都需要坚固的地桩。武术所指的“桩”,作用亦是稳固重心的重要练习方法,让其腿部和脚下更扎实,不易失去重心,保持更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桩”之所以稳固,是因为根基伸于地下,就如树根向土地里面延伸一样。所以桩功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桩的要旨是“根”,桩功练到脚下有“生根”般稳固的感觉时,说明已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整劲。整是指整体、整合,相比零散的、单一的,更有凝聚力。劲是指更坚实的力道。传统武术的整劲实际是气和桩协调训练的成果,武术内外合一的体现形式,整劲是全身力量的最大化,因为整劲不止是身体四肢的协调,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在气的运转(就像台风的势态),让其动作更有冲击力和渗透力。

短打。短指发力时间短和靠近目标的距离短。短打是气、桩、整劲的更高层次,是传统武术代表性的技击形式。由气和桩的基础练习形成整劲,由于气的转换形成体内发动机制,动作幅度小,不易发现,催促动作短而快。

综上所述,气、桩、整劲、短打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具体体现。从教学角度来讲,气、桩、整劲、短打应该贯穿高校武术教学的始终。短打为最终目的,气、桩、整劲是基本功——作为过程,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武术之博大精深,当然还有其他——笔者未认识到的武术因素,还需同仁共同探讨,对拙文谬论之处批评指正,伫立为盼。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仙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创,付植红,谢先伟等.论传统武术视野中散打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89.

[2]吉洪林,赵光圣,张 峰.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析——兼论对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91-97.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教学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武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