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学生德育效能的反思及其对策

2016-05-30 07:21吴狄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吴狄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原来的只强调对教材知识的获取到现在强调知识与德育并行,教育学者越来越重视德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时期,德育作为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德育效能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针对提升大学生德育效能这一具体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效能;反思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81-01

德育在当前的学校教学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德育教育强有力的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另一方面,在德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道德理念,在身心上获得健康成长。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早已成为了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但是就我国目前大学生德育效能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着很多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发展德育,提升德育教育效能,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准确分析与反思。

一、当前大学生德育效能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内容泛政治化

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德育教育内容泛政治化是影响德育教育效能提升的重要问题。在大学德育的教育理念中,德育的外延是极为广泛的,不仅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学生三观建立的引导,同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这样的“大德育”教育理念并不算是完全错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巨大的外延往往会引发许多的问题。首先,道德,政治,思想、价值、人生观三者间不管是从意识形态还是本身含义来看,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教学时如果将三者糅合,没有对其进行区分,以政治代替道德,或用道德代替三观的培养,过度强调政治的地位与作用,那么这场德育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学生不仅不能实现道德的增长,政治素养的提升,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价值观念扭曲。

(二)学校德育教育理想化

任何社会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显示出邪恶,虚假的一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理应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尽自己绵薄的力量来改变这一现状。但是就我国目前大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都过于理想化,客观来说,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相互脱离的。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回避了生活中的丑恶与矛盾,向学生更多的展现理想化的社会生活。脱离现实的德育教育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道德教育失去了本身的土壤与依托,学生形成了两套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伦理原则,一套为了适应学校的生活,一套用于校外的生活,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失去效能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德育效能的反思及对策

(一)大学教师应建立起对职业的学术敬仰

教师是人类思想的工程师,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与思考,用最为简单易懂的手法向学生揭示知识的本质,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作为当代的大学教师,首先要建立起对自身职业学术的敬仰,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喜欢上这份职业,才有可能有所突破。在新的时期,要提升大学德育教学的效能,就需要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理念,保持对学术求真求实的追求与敬仰,时刻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孜孜不倦的不断进行研究探求真理。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自己对职业的学术敬仰,与对求知真理的热情不断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二)对大学生德育有计划地系统组织

我国当前德育涉及到近代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生的德育效能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而要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大学生德育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组织。这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的展开,学生往往能够从活动中汲取营养,并能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同时,作为大学生辅导员,各级党团组织,政治调研教师等,需要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升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系统学习。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希望通过依靠课程的增加来实现教育效能的提升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因此,只有将全校的多个部门,多个组织进行协调,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系统时,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能。

(三)教师要引领大学生积极思考

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以这样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提升教学的效能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书本上的内容是对社会生活的提炼与升华,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依托,这样的教学便很难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现状相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讨论中不断加深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不断进行思考,探究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的本质。同时,书本上的知识要发挥它的效用,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不要盲从权威,不要局限于书本,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从中提取中本质的内涵。

三、结束语

德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思想价值,道德理念的确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客观来看,当前的大学教育依然存在着例如教学内容泛政治化,偏理想化等诸多问题,教育者要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效能。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参考文献:

[1]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4.

[3]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147-15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