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2016-05-30 07:38付超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国比较道德教育

付超

摘 要:本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中美两国的高校德育,通过对比,揭示出中美两国在高校道德教育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批判吸收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有益方面促进我们高校德育的发展,进而对促进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美国;高校;道德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82-01

一、中美高校德育目标比较

(一)中美高校德育的共性目标

1.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需要

尽管不同的国家制度决定了高校道德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不同,但是不论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在教育目标上都离不开国家的政治需要,它是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表现,因此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具体的教育目标,但是总体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精神聚集力,是维护国家持续统一和谐发展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从古至今不论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如何变更,任何国家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却从来没有退却过,中美两国虽然是两个不同制度的国家但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却都从来没有放松过。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忠诚教育,但是不同的是美国的爱国主义不同之处是通过教授学生了解美国历史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通过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让学生产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中美高校德育的差异

任何国家的德育目标不会是完全中立的,它必然受到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的制约。因此,“教育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带有阶级的性质。”[2]由于中美两国国家性质的差异并且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必然导致两国的德育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内容上表现为阶级性和政治性的不同。中美两国高校道德教育目标的根本不同,从社会制度层面来说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强调其德育目标是集体主义为无产阶级服务,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美国的德育目标必然强调个人主义,强调资本主义范式的自由与平等,使学生成为忠于美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格的美国公民。而中国道德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学生要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要结合起来,当三者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让位与国家利益,同时也充分保障个人的利益诉求,保证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这是本质的不同。

其次,在方向性和原则性上也有所差异。美国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和霸权主义土壤培养的学生必然一方面要求学生品质品德方面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学生时刻成为“世界公民”。而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是人民的利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家的政治导向必然要求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一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之比较

(一)中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1.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从古至今历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虽然多民族的国家经历过分分合合,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团结精神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的爱国仁人志士。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如今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爱国主义就是激发国人团结一致共建配好家园的关键。

2.让集体主义精神持续发扬

中国从古至今就有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建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更是为集体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提供社会基础。把集体主义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应有之意。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多维社会意识在中国的散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将十分重要。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必然反映,对约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影响。[3]

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风向标,是国家正确发展的科学指南。作为科学的无产阶级理论,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是三观树立的最重要的形成阶段,在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外来文化在中国不断渗入并且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引导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潮,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十分重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未来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美国高校道育的内容

1.公民教育

和中国高校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不同,美国高校并没有专门讲授德育课程或者公民课程,而是通过隐性的多学科多维度覆盖人文和社科方面的诸多方面来进行德育教育,范围从历史课到宗教课,通过这些课程让美国大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2.价值观教育

美国高校尽管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和教材,但是美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美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几乎渗透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同时美国高校的教育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甚至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大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去,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俄)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3.

[3]马跃进.论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国高教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美国比较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