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与启示

2016-05-30 07:38邬培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大赛微课

邬培

摘 要:近年来,微课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成为了新的一种教学资源建设形式。本文简要阐述了微课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在中小学和高校举办微课教学比赛的基础上,对微课的建设应用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提出了微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微课;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84-02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我们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建构与学习方式。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具有交互强、传播快、个性化特点的自媒体传播得以广泛盛行,也标志着“微”时代的来临。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也抓住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把握资源形态微型化的趋势,开启了新的教与学的微型资源与模式建设。

受美国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模式、颠倒教室(或称翻转课堂)模式和混合学习等模式的影响,作为微型在线教学视频,微课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在线学习实践中。微课的出现使得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实践、推广成为可能,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微课与微课教学竞赛

(一)微课的概念

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当前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学者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盖帘;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始于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于2011年率先给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近年来随着微课研究与实践,许多学者在对微课的概念与内涵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发展丰富,如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在给全国高校教师进行微课大赛培训时,把微课定义为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等等。

从国内给出的十余个微课概念看出,目前学界对微课概念的研究与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的三个阶段,已逐步形成了微课程以“视频”为核心的概念,时长普遍在10分钟左右,注重教学设计并适应多种学习方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发出来的教学活动视频。同时,应注重和强调微课程在解决教学问题上的质量、应用、反馈及系列化与知识全面性等问题。

(二)国内微课教学大赛

国内最早的微课平台是佛山微课。2010 年11 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的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全市共征集到1700 多节优质规范的教师“微课”参赛作品。

2012年秋季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并建立了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广泛征集微课作品,拉开了微课研究热的序幕。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征集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全国1600多所高校逾12000多名参加了比赛,大赛作品超过10000件。2014年3月启动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也纷纷组织开展了微课教学比赛。

至此,在全国各级学校(尤其是高校)中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微课培训、建设、比赛成为了教师们的热门话题,它不仅推动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呈现出了积极的作用。

三、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初衷就是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全国性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促进高校教师投入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通过参加微课教学比赛,教师们收获了微课建设的不少收获和体验,普遍认为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微课设计已经成为21世纪教师需要具备的新技能。微课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教师研究教学,提升自己的过程。微课好似一个压缩包,短小精悍,需要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凝结教师的智慧,知识点选择要精准,内容设计要合理,知识的讲解要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质、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微课展示的是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全面教学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微课制作简单,形式灵活,教师可以将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不仅方便进行知识管理,也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的教学研究。微课使得教师即是被研究对象,更是研究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通过微课教学大赛,一方面让教师认识并且能学会使用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能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和提升。参赛教师都表示微课大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细腻规范,对学科体系也更明确清晰。高校微课大赛被各省高校誉为对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考察,同时帮助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强化教师的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能力。有的高校还将教师的能力测评采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示教师教师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特色,以改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二)有利于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专家大都认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更多是在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微课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交流和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通过微课教学大赛和微课平台将优秀的微课作品进行推广,供所有老师观摩、学习、研讨。

微课不仅仅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也使得教师有机会边工作边学习和提高。微课在分享教学资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分享教育思想。一方面,对于教育欠发达、资源匮乏地区的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融合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另一方面,学习他人的微课,不是凭空的理论指导,而是真实的看到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这样通过对比容易找到自己的差距。而对于青年教师,微课的资源让他们可以一览名师的教学,悉听专家的点评,边学知识边学教法,既模仿又实践,然后进行内化迁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观摩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博采众长,借鉴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应用实践,才能不断进步。

(三)促进教师成长的记录,成为自我反思的载体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是因为善于反思的教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过往的成绩上。

教师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种成长源自微课帮助教师开展的自我反思过程。录制微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挑战自己的过程,把自己的教学行为具体化,无论优点、或者缺点都将被放大,让自己面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自己的习惯模式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剖析问题,然后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批评和帮助。教师的教学过程经历着“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反思,才能进步提高。微课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改变,变成一个挑战者和创造者,这也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教师自己见证了自身的成长,也体现了微课的价值。

(四)有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凝聚

群体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课堂教学视频被誉为网络时代群体学习的新渠道。微课平台提供了专业的课堂教学视频资源,使教师交流群体自然形成,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新探索。形成学习共同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有群体认同感,随着高校微课大赛的开展,帮助教师建立了这种认同感。教师在关注和观摩学习自己同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微课的同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其他教师,共同的问题、相同的困惑,使得交流和探究很容易开展,并且针对性强,有很高的效率。

传统意义的教研活动可以借助微课的平台在更广泛的空间开展。利用微课平台提供的同步或异步交互系统,以及微课大赛提供的教师实践群,使教师在观摩学习的同时,开展微课研究,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或给出相应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互相聚集、交流和帮助。此外,微课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设备的结合,使教师之间的交流简单化,提升了教师共同体互动的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教学观摩是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微课为教学观摩提供了新的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又可以节约时间空间成本。另一方面根据培训的需要,可以在微课平台对微课资源进行分类,使教师获得有目的的、定期的培训,分享经验,传递先进的教学思想。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变得琐碎,浏览微课可以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是对正式学习很好的补充。很多培训机构推出了微课程,教师可以将微课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观看学习,新知识的培训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利用微课积累的教学资源库,也使得学习效果有保障,有持续性,还可以随时得到在教学技能及学科前沿的新咨询。这些都为构建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奠定了基础。

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并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微课对于学校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相长”双赢的模式。教师简洁生动、富有逻辑的讲解,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这正是对教师最好的鼓励和促进,让教师更有信心去提升自己,进行个性化教学,制作更优秀的微课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微课大赛的开展让教师看到了高校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曙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微课资源的建设中。随着微课资源系统化、示范化、良性的发展,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发教育研究,2013,(1).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5]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6]孙众,马玉慧.课堂教学视频的力量——网络时代教师群体学习的新渠道[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7]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8]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9]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OL].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大赛微课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