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实困境与对策

2016-05-30 07:56杜中华付旭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杜中华 付旭

高校教育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成才”,也就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另一个是“做人”,即成为一个品行端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才”的任务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来完成,而“做人”的工作则主要由辅导员来完成。正如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职业化是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出现,法国社会科学家拉森的经典著作《职业主义的兴起:一种社会学的分析》一书中对职业化的定义是:特殊服务的提供者,为他们所拥有的专门技术建立市场并加以控制的过程”;曾湘泉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一职,主要研究人事劳动方向,针对于职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去看待,也就是将现在从事的工作和现在的行业,当成是自终身事业来对待它,第二需要从职业的标准和壁垒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对于现在所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将职业化具体到高校辅导员,那么,辅导员的职业化可以做以下解释和理解:根据职业化的规律,通过不间断地专业知识培养以及专业培训,使得辅导员具备了和自己的岗位工作要求相符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根据职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全面缺实施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且通过履行职责,活动对应的职业地位,并且将这个份事业作为自己的一种终身的事业类从事,在其职业岗位上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的过程。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职业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的程度,也就是工作的价值等于个人的能力与职业化程度的乘积。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程度,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新形势下辅导员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学生数量上来看: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数量多与学校教学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从学生思想状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接触到的价值观念更为多样,信息更为繁杂,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变得更加多元。从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来看: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承担起学生的诚信教育、心理健康疏导、贫困生帮扶等诸多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的强调要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看出,党和国家虽然没有在文件中使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用词,但已经明确了辅导员职业化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为了落实中央的《意见》精神,于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在该意见中,特别强调“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由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被正式列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困境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所面临的困境既来自辅导员队伍本身,也与当前辅导员考核制度、薪酬、社会认同等外部因素紧密相连。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

1.角色定位的模糊

我国辅导员制度最早是在1951年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提出的,在这次的报告中指出了要“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此后,辅导员的角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而调整,其中,最新的规定是在2006年由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在该规定中,明确的提出了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八项职责和五点要求。虽然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调整,辅导员制度从设立至今,其主要工作始终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形势下,很多辅导员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了困惑:思想教育工作在当前的形式下是否仍然是自己工作的中心?不仅如此,由于思想教育工作很难被量化和评估,直接效果也不明显,有些辅导员甚至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到一边,将精力全部放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易于见成效的事务上。

2.职业认同的缺乏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像搞学术、科研一样被量化和评估,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晋升途径,很多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在长安大学段凌燕2010年所做的调查中显示:关于“工作本身无意义,虚度光阴”选项,高校辅导员中选择“困扰较大”和“困扰很大”的合计约占16%;在关于“个人事业发展前途渺茫”选项,高校辅导员选择“无困扰”的比例仅仅占14%。在中南大学刘珍珍2013年所做的社会调查中:针对“辅导员工作在高等学校工作中所处的地位”的回答中,认为“比较高”和“很高”的比例仅占10.9%和1.8%;在针对“辅导员在本校教职工中的地位”的回答中,认为认为“比较高”和“很高”的比例只占7.1%和1.8%。

由此可见,部分辅导员对于自己工作价值持怀疑态度,大多数辅导员对于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多数辅导员对辅导员职业化感到困惑,绝大多数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地位一般或比较低。对自身职业认同的缺乏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当中的一大障碍。

3.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低

4.队伍不稳定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外部困境

1.社会认同度低

2.工资待遇低,晋升渠道少

3.缺乏明确的考核机制

4.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

(作者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泰安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