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2016-05-30 08:33孙茵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职业倦怠解决对策

孙茵

摘 要: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班主任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主要与社会期待与经济收入的失衡、班主任工作中的多重角色冲突、考评现状以及班主任个人的气质类型和能力等有关。针对班主任职业倦怠,社会大环境的优化、班主任任命制度的改革、班主任培训力度的加大以及班主任评价机制的改革等都是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职业倦怠;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15-01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职业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倦困乏的状态,是个体厌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1]班主任这份特殊的职业决定了其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调控者,除了要教授一门学科知识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德育、生活、安全、心理健康等各项管理,同时还要与家长、学校同事及领导协调配合好,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长期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不可避免会产生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职业本身因素以及班主任自身因素都能造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期望与经济收入导致心理失衡。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被广为提倡,人们开始对教师产生更高的期望,这意味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将面临着更多的要求,承担着更多的责任。然而,近年来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都有所提高,但小学班主任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工作强度之大,其薪资待遇远远不及其所付出的劳动,极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甚至不少人为之放弃从教。

第二,角色冲突造成心力交瘁。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既是神圣的知识传授者又是普通的社会公民,既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中的被管理者,既是学校的代言人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2]既是学生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朋友。每种角色对班主任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在众多要求中,必然会有相互冲突的,这就造成了班主任的角色冲突,使他们在心力交瘁中产生职业倦怠。

第三,考评现状促使成就感降低。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以学业测试为主,用量化的分数代表班主任的工作成效,往往忽视了班主任在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意识培养上所做的努力,而班主任费尽心思对学生所做的隐性教育也很难做到量化。因此,在学校评优、晋升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上,不少优秀的班主任会觉得付出巨大努力而不被认可,从而造成他们的工作热情度与积极性下降,成就感降低。

第四,气质类型的负面影响与能力不足。人的气质类型共有四种,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而性格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个人在工作领域上的情感态度,因此,小学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必然也包括其自身的气质类型。此外,班主任的个人能力也十分重要,班主任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素养、良好的组织沟通以及科研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能力的不足都会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不如意,继而引发自卑、失望等情绪,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二、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

如若班主任长期处于职业倦怠中,必然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业进步与身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防止或缓解班主任的职业倦怠。

第一,优化社会大环境。学校领导者要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宣传,向社会和群众介绍优秀的班主任事迹,为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必然会大大减少众多教师逃避当班主任的现象,减轻班主任的精神压力,从而更好的开展班主任工作。

第二,改革班主任命制度。改革目前班主任任命制度很有必要,这里提供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班主任轮岗制,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这种轮岗制可以让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永远保留新鲜感,还可以让他们在不在岗期间有充足的时间来休息和反思,为更好的胜任班主任工作做足准备。第二种方案是任命“副科”教师为班主任,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教师。这类教师课时量较少,他们比起“主科”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管理班级。此外,副科教师一般由于其所带科目与升学不挂钩,在学校的地位较低,这种任命制度还能相应的提高他们的在校地位,让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成就感,从而减缓职业倦怠。

第三,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目前许多班主任忙于日常的事务管理却忽视自我能力的提高,造成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落后,在工作中遭遇挫败引发职业倦怠。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班主任进行分层系列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给班主任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满足班主任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3]主要包括呼吁班主任自主学习各类相关文件、开专家讲座、进行心理素质培训等几大方面。

第四,改革班主任评价机制。当前对班主任工作成效的评价准则主要是看班集体的学业成绩、升学率以及不出状况等片面因素。学校应改革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的、发展性的新型评价机制。比如,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倾注的隐性教育应该被大力提倡与激励,让班主任感受到学校的民主化和人性化气息以及愉悦的管理氛围,从而体会到职业幸福,产生更多的热情与动力。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文洁.班主任职业倦怠心理探微[J].中国德育,2008,(11).

[2]黄赐英,陈联,李世奇.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大学教育学报,2008,(1).

[3]王志平.班主任职业倦怠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教育观察,2014,(30).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职业倦怠解决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