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科院校交通类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30 08:46孙海龙张天伟吕希奎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孙海龙 张天伟 吕希奎

摘 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实施对河北省的交通人才信息化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交通类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现状分析,提出了我省的工科院校的人才信息化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交通类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能,提高综合信息应用能力。

关键词:人才信息化;交通专业;河北省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32-01

根据《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工程”是河北省计划实施的八大重点人才工程之一。高校作为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平台,抓好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信息化培养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培养的重点。研究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推动河北省交通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扩大交通专业学生就业,对保障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和顺利实施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着重大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省工科院校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交通人才信息化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实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才能够有效的将多种出行方式衔接起来,形成交通信息的一体化,通过高层次的交通信息化人才的有效管理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服务。因此,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我省工科院校交通类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满足当前交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为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与政策的支撑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是全国区域人才合作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加快京津冀三方自身和共同发展的需求,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2005年6月签署的《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到2011年4月《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的签署,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了三地人才合作内容,为河北省高校与京津地区高校的合作提供了制度与政策的保证。

二、我省交通类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的现状

(一)交通行业高层次的交通信息化人才的供需矛盾

交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目前在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交通专业的复合型交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交通信息化人才,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交通类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的主要问题

交通专业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培养是一个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过程,从而实现由“基础—专业—应用”的综合信息化能力培养。但是部分工科院校在制定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缺乏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状况的深入调研,存在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尤其是与专业配套的实验课程缺乏统一规划,相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综合信息应用能力不强,难以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交通人才。

三、我省工科院校交通类人才信息化的培养模式

(一)调整交通人才信息化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我省工科院校人才信息化培养的需要,需要优化当前的课程教学体系。比如建设教学网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体系上适当增加与企业信息化需求紧密的专业课程比重;与专业课程配套的上机实验课,要强化实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贯通,提高学生综合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上通过校企结合,让学生到生产一线锻炼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为了提高信息能力而单纯设置的软件课程,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教师人才队伍信息化素质培养

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交通类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途径来实现。首先,高校要鼓励教师进修,或者到企业中调研,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信息化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交通管理人员来做生产实践指导教师,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无缝相接;最后,通过设置人才奖励制度,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交通管理信息化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机制,促进我省交通人才信息化培养

京津冀人才合作机制能够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人才优势资源的互补。河北省工科院校交通类专业可以通过人才合作机制,派遣教师到科研机构和高校进修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可以选拔优秀学生进行高校联合培养,满足河北省交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同时在科学研究上通过校企联合和京津冀高校合作科研,提高我省在交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利用三地优势资源的合作和互补,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我省的人才信息化工作建设。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河北省交通安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项目(JRSHZ-2015-03014);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094);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规划课题(Y201415和 Y110216)。

参考文献:

[1]王建强等.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06,26(2).

[2]周媛媛等.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