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分析

2016-05-30 10:40邓红征万子章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对策

邓红征 万子章

摘 要:困难学校的存在是当前义务教育普及与提高过程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本文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阐述Y中学的基本情况,通过探讨Y中学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困难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困难学校;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8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加快困难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困难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困难学校长期不能获得实质性的改善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对困难学校实施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困难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声望较低,相比而言,困难学校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那么困难学校存在着那些实质性的问题呢?笔者以Y中学这所初中困难学校为例,逐一阐述。

一、Y中学的基本情况

Y中学地处所在县南部,属农村山地地带,其服务半径为学校周边10公里,山路步行5个小时,覆盖全乡16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8个乡直单位。

(一)基础设施条件

Y中学属于乡级初级中学,于1951年所建。Y中学占地总面积为246亩,总的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有3栋教学楼、44间教室、1个食堂、1栋学生宿舍楼、1个公共厕所、1个活动场、2个篮球场。没有物理、化学等实验室,也没有多媒体教学室。而其中学生宿舍属于国家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校微机室共有8台电脑。一名学生讲,他们上微机课很多人不学电脑知识,而是玩游戏。“我们一周就一节微机课,四个人合着用一台,根本就没法用。只能大家一起玩玩游戏了。”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无奈的说。

(二)生源情况

Y学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周围农村。学校共有19个班,总共在校人数为706人,住宿生537人,其中女生为302人,占55.87%。留守儿童598人,占84.7%,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485人。

(三)教师情况

Y中学目前教职工总共63人,其中本科学历有55人,专科学历7人,高中学历1人。拥有中教一级职务的24人,中教二级26人,其余的为中教三级或以下。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原是小学教师,通过成人高考等方式获得中学教师的资格,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四)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现代化教学设备有待改进

我们了解到学校一年支配费用是5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基本业务开支。按照学生的公用经费来算,各项费用一个学生一年为180元。这些经费仅能维持正常开支。在大的维修费方面需要申请专项的经费。由于经费不足,学校仅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并且无桌椅板凳,上课时学生需自带。学校音乐、美术教师各一人,体育活动由代课老师进行组织,未形成良好的办学特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辍学、转学问题依然存在

Y中学所在地A乡,基本是丘陵地形,虽然已通村级公路,但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落后。大多家庭经济较困难,单靠种植水稻为主业,中青年人都到外打工,家里只剩老人与小孩。加上受打工潮和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部分家长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有厌学情绪,仍然存在失学、辍学现象。有部分学习好的家长为了小孩的发展,不需举全家之力,通过各种方法将小孩送往优质学校。特别是在每学年开学之际,辍学、转学人数相对较多。另据Y中学目前统计资料显示,初中在校生为706人,初中新生入学238人,转入5人,转出56人,毕结业204人,初中年内辍学人数81人,年辍学率为11.4%。越到高年级,班上“尖子生”纷纷转学到教学条件更好的县、市学校去。由此可见,如何让更多的辍学学生返校读书,留住“尖子生”是阻止学校“困难”学校恶性循环的当务之急,改变学校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不良印象是Y中学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本身素质、专业结构及待遇方面存在问题

1.教师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校长处我们了解到该校的63名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是由小学借调而来的,存在着不适应工作的情况,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学校中优秀教师极少,仅有两名男教师在市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教师专业也不对口,目前学校没有专业的化学教师,只能由学校其他代课老师上。一位男教师说他原本是数学老师,但是学校数学老师较多,没有信息课老师,所以它改带信息课,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居住、收入、娱乐设施差,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走各种关系纷纷外调,学校留不住人才,亦使教学水平提不上去。

2.内部条件差。一是硬件条件落后,基本的办学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二是软件差。①教学观念落后,普遍还停留在义务教育普及层面,升学率一直上不去,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②管理水平落后。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低。③师资水平差。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缺乏足够的骨干教师,好的教师分不进来也留不住。④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风气不浓,学生家长对学校普遍感到失望。学校几十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没有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教风。⑤财政拨款不足。学校原本规模就小,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也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捐助,教师收入较低,人心思走。

3.学校的内部管理不科学,领导和职工之间存在着互不买账、相互埋怨的现象,一部分骨干教师未把重心放在本校,在其它地方兼课,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低下。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分析Y中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能够造就优秀的学校,同样会因为这些因素形成困难学校。足以说明困难学校并不是由于某单一因素而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

(一)困难学校生成的外部动因

1.教育发展目标过高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矛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H县主要是农业县,财政捉襟见肘,无法大量资金注入,多年处于普及义务教育的维持阶段。制定教育发展目标缺乏财力的支持,只要普及率,当地政府对Y中学的教学质量也不满意,但受制于财力而无法苛责,结果出现了一个各方都不满意的困难学校。

2.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更加热衷于重点学校,这对重点学校是锦上添花,但对困难学校则是雪上加霜,例如Y中学的改善教学设备、教学楼、教师待遇等的要求始终得不到解决,Y中学作为挂了号的困难学校已经被边缘化。

(二)困难学校生成的内部动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家长对子女越来越高的期望使得其更加追求重点学校,这样也更加强化了困难学校的“弱者”地位。

2.英才教育思想和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重点学校政策是我国教育发展阶段性产物,对提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什么样的政策都会具有两面性,重点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也拉开了与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困难学校发展更加艰难。

3.困难学校自身的原因。Y中学始终处于困难学校行列而难以提升。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校领导干部安于现状的思想,不图进取。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长期得不到改善。

四、变革困难学校的策略

因此,想要从实质上转变困难学校需要重视内因变化、注重软件建设、把教育重心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

1.转变观念,提升认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本身都需要认识到,只有全面解决困难学校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升地区的整体教育素质,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真正把解决困难学校问题摆到重要日程上来。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学校布局上,贯彻“交通方便、生活方便、入学方便、适宜办学”的原则,对中小学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

3.加大投入,集中建设。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实施城区扩容扩建工程。

4.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学校布局调整后,尽快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对闲置学校进行适当改造。对学校调整教师,采取“师跟学生”办法,为农村学校配齐师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问题。

5.“一校一品”,创建特色。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同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围绕素质教育,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坚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增强学校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教育化特色发展。

6.制定配套性倾斜政策,加强困难学校软硬件建设。一是要在人事制度上给予优惠政策,全面建设困难学校师资队伍。二是加大对困难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困难学校办学条件。适当改善教职工待遇等。

7.鼓励优质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扶持和帮助困难学校,实行两个学校“资源共享”的合作办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总而言之,教育是公平实现人类理想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实质上为困难学校发展服务。而政策层面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困难学校的原因之一,所以发展困难学校也需要作出更多政策上的努力。

(作者单位: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2.南昌市桃花学校)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一般课题:江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研究,课题编号:12YB081,项目负责人:邓红征。

参考文献:

[1]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J].教学与管理,2012,(22).

[2]张良才,李润洲.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2,(12).

[3]杨东平,周金燕.我国教育公平评价指标初探[J].教育研究,2013,(11).

[4]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07).

[5]第七战略专题调研组,陶西平,袁振国.加强统筹协调 促进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0,(07).

[6]熊川武,江玲.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J].教育研究,2010,(08).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