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早读课的有效性

2016-05-30 15:46王芝芸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早读模式形式

王芝芸

【关键词】 小学语文;早读;内容;目标;形式;模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53—01

小学语文教学开设早读课是新课标继续倡导传统教学的“重视知识积累、提高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识记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更是对学生进行身心等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早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准备对学生进行早读实践性指导。

一、明确早读内容及目标,提高早读效率

早读课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笔者一般是在前一天放学时布置第二天早读的内容及要求,早读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出本次早读的内容及要求,使全体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朗读水平

1. 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们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仿阶段,所以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多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或者听录音,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边读边点拨,边读边评价,边读边自省。

2. 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笔者一般采用的做法有:一是大显身手竞赛读。小组之间赛读或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随机点读等形式。二是声情并茂配乐读。这主要在学习新课前或朗诵优美句段时使用,通过创设浓烈的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体验朗读的艺术魅力。三是同桌互读互背。这主要用于复习旧知识、背诵课文或优美片段的检查。四是拓展性的朗读。主要采用自由自在朗读法,即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起立或坐着,或摇头晃脑或正襟危坐等,大声读出来。五是情景再现。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担任角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情感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三、开发特色早读课模式,拓展学生视野

早读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严格,但它能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作用。通常笔者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的早读前十分钟都是课外知识拓展时间,时间充足,避免学生因为得不到充分展示而失去兴趣,然后做两到三分钟小结,后二十几分钟主要是当天或前天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这样也不会偏离早读本质。后二十几分钟里的前十分钟内容也是提前规定好的。周一:新闻播报——来自新闻媒体、生活见闻等内容;周二:名言警句荟萃;周三:优秀作文、精彩片段赏析;周四:配乐诗歌朗诵会、《三字经》赏析朗读教学;周五:自编小课本剧表演。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充满信心

1.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千万不可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激励,教师的表扬不但能让学生对每天的早读都充满期待,更能提高他们一整天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但是教师的评价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2. 学生之间的学习性评价。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虽然他们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会聆听,去判断好与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认可自己,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

3. 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哪怕只能说出一点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在笔者不断的鼓励和指导下,笔者所在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早读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学生对课前十分钟兴趣十足,知识拓展成效显著,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已经不再认为早读是枯燥乏味的了。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比如缺乏优秀的诵读教材等。其实,除了学生搜集的一些资料外,学校也应该定制一些该方面的优秀教材,使阅读更深入人心。在课堂构建模式上,时间分配还应该更加合理,明确拓展应该占用的比例,是否影响朗读,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早读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改善和创新。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早读模式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高中英语早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早读,让高效从清晨开始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