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使用情境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2016-05-30 10:48严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严伟

【摘要】 情境教学可以通过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形式和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引导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在本文中,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首先对情景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了探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用的生活情境创设以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景、操作情境的途径实施情境教学.

【关键词】 情景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既是整个数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初中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初中数学课程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感.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已经被广泛证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将教学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更加生动、更加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施情境教学,从而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师、学校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对该课题有兴趣的研究者有积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1. 情景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1.1 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习积极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式的,否则会事倍功半;相反,如果能够以相当的积极性去学习,其学习的动力将更加充足,也才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深入思考,从而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之中. 情境教学是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之中,从而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鲜活,所讲授的知识也更加具有“生活的逻辑”,这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具备参考的基础. 对于这一点,教育心理学做过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不仅接受速度快,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联想能力,从而促使其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积极的思考.

1.2 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情境. 一方面,情境教学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展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因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另一方面,情境教学可以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解释,不仅可以让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理解同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通过这种直观、灵活的情景教学,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的内涵进行更好的把握,从而从根本上理解所学内容.

1.3 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对于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它可以以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来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一个有效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寻求到解题思路. 与传统的纯粹课堂讲授相比,情境教学能够以丰富的表象为元素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补充,从而为其进行抽象思维提供了元素框架.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依赖具体的问题来引导思考,而且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所提供的表象来促使自身寻找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逻辑. 而“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数学思维的健康逻辑.

2.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

2.1 通过故事情境来引导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让枯燥的理论讲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引入活泼生动的故事情境. 比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古埃及法涅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来引入相关概念:在古埃及有一国王,为了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便贴出告示,很多人提出的方案都失败了. 后来,法涅斯观察到在同一时刻,太阳照射到不同高度物体上形成不同长度的影子. 经过进一步观察,他发现影子的长度与物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据此,他通过同一时刻自身高度、太阳投射所形成影子的长度、金字塔影子长度的关系成功测出金字塔高度. 事实上,法涅斯所利用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原理: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

2.2 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导数学教学

生活与数学有着紧密关系,将二者进行紧密结合是当代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也是廣受推崇的教学方式. 通过生活情境,可以打破教材的单一模式,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校园摘取一片树叶(如枫树叶),将树叶沿着中间叶经折起来,会发现叶经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 以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直观感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据此,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3 通过操作情境来引导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有助于在直观展示思维逻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操作情境.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内角”的内容时,除了通过板书操作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以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其将纸张剪切成不同边的多边形,并用测量尺测量各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 在大概剪切并测量7至10个多边形以后,让学生观察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 按照这种途径,逐步引导出(n - 2) × 180的标准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头脑都被调动,不仅可以对多边形边的性质有更加切实的感受和思考,而且可以对多边形的其他性质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比如,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是什么?任意多边形和等边多边形、直角多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将有更多地机会去探索现象,去总结和归纳现象之中蕴含的规律.

3.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笔者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情境的形式不需要作过多限制,相反应该鼓励老师不断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从而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