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2016-05-30 10:48王新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王新平

【摘要】 生本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家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其特点就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主要起引领和启发的作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管理评价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和依靠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化教育相对立,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作为教师必须要正确理解生本教育的理念,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掌握好实践的方法.

一、生本课堂的主要特征

1. 突出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主角”,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及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思考、研究和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 突出学习.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3. 突出合作. 将学生编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必须依据小组参与学习.

4. 突出探究.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老师认真倾听,适时做好启发引导,通过组内或组间的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二、生本课堂的基本环节

(一)前置性学习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和探索的过程,它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前置性学习的内容通常都是学生已学过或是与本节紧密相关的一些知识,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一般以2~4题为宜,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根式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2)若x4 = a,x5 = a,x6 = a,则根据上面的结论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3)什么叫做n次方根?(4)n次方根有哪些性质?这几个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很乐于交流探索,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习正弦定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探究题: 探究1:利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知识,探究一下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

探究2:在任意的三角形中,上述的等式关系能否依然成立?

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广泛交流探讨,首先得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 = a ,AC = b ,AB = c,有等式 = = 成立. 进而又可得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BC = a ,AC = b ,AB = c,都有等式 = = 成立. 最后得出正弦定理:在任意的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都相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人把遇到的疑难说出来,向组内已经学会的同学请教,教师则要时时关注学生的交流和探究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班级内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结束之后,每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学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之后,习题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求sin2100 + cos2400 + sin100cos400的值. 并同时给出了两个探究题:(1)设x = sin2100 + cos2400 + sin100cos400,y = cos2100 + sin2400+ cos100sin400,能否通过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2)sin2100 + cos2400 + sin100cos400 = ■,能否利用正、余弦函数的三倍角公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然后,让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成果,既巩固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管理与评价

我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是利用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每个人的得分计入各自的小组得分,按各小组的总成绩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一种“组内成员间团结合作,小组之间相互比赛竞争”的良好格局.

三、生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应有爱心和激情. 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需要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作為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维,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 要潜下心来研究准备. 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住教学的目标,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各类问题.

4.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多鼓励不爱参与的学生,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5. 施教的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生本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变“想学习”为“会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芳.生本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8.6.

[2]魏衍平,耿学.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
初三化学“生本教学”理念的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