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全纳教育实践及启示

2016-05-30 10:48李佳
科教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启示加拿大

李佳

摘 要 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主张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加拿大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本国推行全纳教育,积极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将全纳教育发展得有声有色,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加拿大 全纳教育 实践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03

Abstract In 1994 in Salamanca, Spain, the world special needs conference was first proposed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idea of holding all the students, against discrimination and exclusion, to promote active participation, focus on collective cooperation. Canada's active response to this call, in the count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continue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inclus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vivid, it is worth to learn from China.

Key words Canada;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 enlightenment

1 全纳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哲学理论

全纳教育在加拿大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之前,艺徒制是加拿大早期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有残疾的人拜有某门手艺或专长的人为师,师父向徒弟传授手艺,并对其加以严格管教。学成的徒弟也成为手艺人,以获得谋生的本领。这是最初的特殊教育方式。

十九世纪以后,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艺徒制逐步被一些盲人院、聋哑学校所替代。1873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了第一所弱智儿童学校,该学校对残疾儿童实施隔离式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残疾儿童在与正常人的交往中受到身心的侵犯,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有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来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也使残疾儿童失去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更主要的是,由于残疾儿童长期处于被隔离的状态,不能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回归主流”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加拿大掀起了一股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热潮。①尤其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后,加拿大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国内推行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它力求通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教育职能来挖掘残疾儿童的发展潜能,使之尽可能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到普通学校就读,回到正常儿童中间与他们共同生活。

在加拿大,对那些智力、身体、学习能力、感官有缺陷的学生来说,全纳教育被看作是最易创造积极学习气氛的方式。人们普遍认为学校需要一个全纳教育理论来支持所有儿童参加全纳教育。雷蒙德援引耶罗奈夫学区克劳斯的观点,提出了下列积极的全纳教育理念:(1)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参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2)每一个学生都将获得班主任通过课堂定期提供的对个性化需求的支持;(3)所有学生都将按照年龄被分配到合适的年级和学区。

2 全纳教育的实践方案

雷德蒙曾写道:“已参与全纳教育的工作者们发现,没有简单一致的解决方案可以完成所有任务。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不同的教育计划来应对这些差异。然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发现在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享受全纳教育方面,也有一些措施是相同的。这些措施包括:让家长和家庭成员作为策划团队的一部分;让学生及他们的同龄人参与到策划团队中来;着眼于学生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相信全纳是他们的最佳选择”。②具体方案有:

2.1 全纳课堂的实践和设计

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只介绍每一个孩子积极的一面,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为他制定教育计划,使其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讲授新内容时给反应不好的学生以提示,尽量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不因为缺乏适当的资源而责怪学生;努力倾听和理解父母,将学生的积极成就传达给父母,让学生家长分享快乐;与其他教师协作,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对助教来说,应该和所有的学生一起工作,而非关注于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协助教师准备材料,监督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向家长、管理者、教师和其他学生解释说明学生的行为和经历。

2.2 修改课程

胡佛和巴顿强调“有效的课程实施、学生学习和行为问题的相关改编,最好发生在教育者控制全部课程实施过程的课堂上。”③换句话说,一个适合课程的备课教师最善于在该课程上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内容、教学设置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改编:

(1)内容的改编。省级课程内容的改编常常和残疾学生的修改期望相关联。最佳实践必须着眼于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同样的教材。正如胡佛和巴顿写的:“由于更加重视……按照相关学科规定的材料来教导学生……教师负责教学所需的内容,但是调整的内容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要。”④

胡佛和巴顿提供了一些策略来调整内容以适应个性化需求。这些措施包括:关注教学进度,不断地回顾所学内容和简化任务。

(2)教学策略的改编。胡佛和巴顿提出澄清学习目标、提出任务步骤、建立所需的程序和对学生理解的持续监测的一套教学策略。

(3)教学设置的改编。教学设置的改编常常涉及学生分组类型在课堂上的使用。例如,使用小阅读室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和同伴的学习参与。胡佛和巴顿指出教学设置的样式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和要求,让他们管理自己的行为;将行为失败的风险最小化;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2.3 家长参与决策过程

父母应积极参与学校相关的决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参与学校的所有活动;作为孩子和学校、教师之间的通译者和引导者,做好协调工作;关注孩子在学校以外的活动,起到监护作用,为孩子的整体发展过程做出贡献。

2.4 为教师、学生和团队提供支持和服务

(1)对教师的支持。萨斯喀彻温省的特殊教育小组指出“在全纳的背景下,要求一位教师只为一个聪明的或残疾的学生的需要来负责是不合理的。”有一种普遍的需要是进行职前和在职专业培训以及继续对课堂进行支持——“准备的前提是使教师感觉不仅可以接受,还可以胜任手头的工作。”教师需要提供与某一特殊学生需要所相关的信息。这包括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生残疾的细节和已被证明对类似的学生非常有用的教学策略。一个教师还需了解行为管理技术,调整课堂管理,寻找替代评估的各种策略。此外,“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价值在于开放的意识、积极的态度、知识、灵敏度、了解和观察所有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⑤

(2)对残疾学生的支持。萨斯喀彻温省特殊教育小组提供了一些教学策略,已被认为是支持残疾学生的最佳做法。这些措施包括:根据残疾学生的年龄安排他们在当地临近学校合适的年级就读;支持和鼓励残疾学生通过朋友圈、辅导员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交往;课程要反映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承认多元智能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团队建设。雷蒙德表明:由于全纳学生不能达到独立,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师、助理、家长、学生、同龄人、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团队。其中一个人作为引导者,任何团队成员都能召开会议,并有一个年会来为下一年的全纳教育做计划并保持其连续性。

引导者主要负责:安排会议的议程;鼓励所有成员参与;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做会议总结以及商定最终的目标。

2.5 过渡计划

在公立学校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五个地区的过渡:(1)残疾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2)残疾学生从小学到初级中学的过渡;(3)残疾学生从初级中学到中学的过渡;(4)残疾的个体从公立学校系统到高等教育或成为劳动者的过渡。

虽然每一个过渡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进程,但是仍有共通的策略。例如,从一个学校到下一个学校的连续性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确保交接方之间的交流。这可以通过会议来完成,涉及到教师、家长和管理者。例如,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过渡,通过会议,中学教师可以从小学教师那里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这样会大大提高其今后的工作效率。

2.6 学校的全方位设计

有效的学校设计展示了相同的理念,人们一直认为在正规课堂接受全纳教育的所有学生都从中受益:“全纳设计试图打破不必要的障碍和排斥。这样做,往往会得到令人惊讶的设计解决方案,这一卓越的方案让所有人受益。”⑥

(1)提供足够的空间。在一所学校及它的周边地区,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所有的学生。例如,提供安静的空间,使感官残疾的学生可以远离噪杂的地区来接受锻炼和学习。

(2)身体运动。对有运动缺陷的学生来说,活动场所之间的长距离、楼层间的台阶、湿滑的地面、沉重的门和狭窄的门道都会诱发他们的疲劳和排斥情绪。似乎都是小细节,但却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即使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也可能成为一个障碍。

(3)感觉方面。感官残疾的学生可能会有方向问题。方位的移动,会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沮丧。帮助寻路的方法包括无障碍设计和位置标志:不同地区的学校用不同的颜色、款式、尺寸、噪音和气味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设计突出的地标;清除那些违背一个地区个性风格的东西等。

(4)视觉方面。根据美国教育和就业部议员的说法,有三大因素支配着接受视觉信息的效果:眼镜条件、光源质量和所查看对象的性质。学校布局的影响与学生所需的不同敏感性可能会发生冲突。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受益于光的亮度,而有的人则可能是受益于光的敏感性水平。因此,在课堂安置前考虑个别学生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空间布局以及空间内的色彩对比将有助于视觉理解。例如,安装门把手,改变楼层、台阶的变化以及大厅的颜色,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视觉理解。

(5)声觉方面。和视觉理解方面类似,听觉输入取决于一个人的听敏度、声音来源和物理环境对声音的影响。再者,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和相互冲突的听觉需求。学校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声音的频率;噪音水平;房间内的回音;房间的收音、隔音条件。

学校必须注意噪声源——例如,从通风管道进入教室走廊的噪音以及来自建筑外部的噪音。另一方面,这种噪音可以帮助视力残疾的学生,起到导航的作用,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环境。

(6)环境。对感官残疾的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感觉输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其经验。例如芳香的植物,有愉快触摸感的座位和风铃之类的可以创造有趣声音的装置等。使用和重视触感觉,也可能有利于许多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不寻常的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于走读学生来说注意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7)设备及器材。设备、器材和工作点的无障碍对残疾学生来说是最需要的。包括厕所扶手、可调节的桌子,为听力障碍学生准备的扬声器和为肢体残疾的学生准备的修改过的鼠标、键盘等。

3 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3.1 教师支持

教师是使全纳教育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执行者,是影响全纳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加拿大全纳教育中教师不仅有普通教育知识,还要专门学习特殊教育课程。目前我国全纳师资培训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全纳教育师资培训是我国全纳教育开展的重要环节。

助教在全纳教育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安排助教。如果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的实施,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到两位助教是非常必要的。那些特殊的孩子需要更细致入微的照顾,助教可以帮助他们,和教师一起促进孩子的进步。可以对助教进行专门的培训,让其学习心理学、盲文等课程,这样会更加有益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课程设计

课程在全纳教育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实现全纳教育倡导的理念和宗旨,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教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参与学校课程活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全纳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既要适应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因此全纳的课程必须保持严格与弹性并举的特点。例如,开设一些手工课、按摩课等。

全纳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自主,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主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团结、友爱、合作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与灵活性。

在教学评估方面,应改变以往的考试方式,不能简单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考虑到特殊学生的困难,公平合理地给出成绩,帮组特殊学生建立信心,鼓励其不断进步。

3.3 家长学校

在我国,除了教育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外,很少有人参与到教育发展中来。这就导致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交流,家长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不能有效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全纳教育的实施,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取得显著效果的,学校应该举办家长学校,定时定点地对家长进行培训,让教师和家长可以紧密联系、顺畅沟通,两方一起努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可以将有利的资源最大化,让家长学习相关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让家长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通译者,起到良好的作用。

3.4 学校设计

全纳教育的实施,将使大量残疾儿童进入到普通学校学习。那么学校的相关设施也有必要做一改变。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只有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对于肢体残疾的学生要考虑到他们上下楼、行进时的困难,增加残疾人专用通道等;对于视力残疾的学生要考虑到空间布局对其的影响,可以固定教室的布局,让其熟悉牢记,有助于其行动;对于听力残疾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放慢语速照顾到他们,另一方面从入校开始就指导其学习唇语。

只有满足了特殊儿童的基本需求,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因此,学校的设计应在细小之处彰显智慧,为特殊儿童提供方便。

3.5 立法保障

众所周知,有效、全面的立法对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特殊教育立法来保障残障人士的受教育权。因此,要抓紧时间建立全面而明确的法律制度,这样有利于推进我国全纳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 阚丽.加拿大特殊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4.

② Raymond,H.(1995).Inclusive education:Stories and strategies for success.Available:http://www.ualberta.ca/~jpdasddc/inclusion/raymond/index.html.

③④Hoover,J.J.&Patton,J.R.(1997).Curriculum adap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ur problems:Principles and practices.Austin,TX:Pro-ed.

⑤ 熊琪,周媛,雷江华.加拿大全纳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8(1):40.

⑥ 李军胜.加拿大全纳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13.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启示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
加拿大看病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