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段估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2016-05-30 21:22钟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小学数学

钟佳

【摘要】 估算是一种介于推理与猜想之间的心理活动,它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固定性. 本文从培养估算意识、掌握估算策略、重视估算过程和倡导算法优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意识;策略;过程;方法

在小学低段估算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估算的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估算没有从学生需要出发,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在教学中注重估算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估算过程的体验,重估算多样化,轻估算方法的最优化,降低了小学低段估算教学的效果.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估算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估算意识,渗透于学科内容中

1. 把估算渗透到读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让他们说说10的前面是几,10的后面是几,谁离10 最接近,还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又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课前教师出示百羊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只羊?教学后先让学生填0~100的数再说说哪个数最接近100?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像这样,从低段开始,不失良机地渗透估算,领悟到估算的必要性.

2. 把估算渗透到计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从范围来讲,估算教学遍及了加法、减法和乘法各教学内容中. 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一定的帮助. 学生在计算之后,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分析得数取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如计算49 × 8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其中有得612的,教师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辨别一下是否准确,49可以想成50,50 × 8应该等于400,那么49 × 8的结果只能是400以下,根本不可能是612.

3. 把估算渗透到计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一个度.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强调一个单位的量的教学(如1厘米、1米、1分米、1千克、1克等),可利用就近的实物作为参照物. 如观察身体的长度(手指宽、1柞、1庹等),观察生活实际中常见物品的量(一瓶矿泉水的容积,各种包装的牛奶容积)等. 在大脑中建立他们大概的表象,在做练习时,学生就能把已知的大概印象作为参照,来估计出其他事物的长度或重量,体会到了估计在量与计量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掌握估算策略,在估算时有章可循

1. 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 第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如通过实际操作、实物测量了解1克、1千克和1吨的大小,就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重量进行估算. 例如,填写合适单位名称:鸡蛋约重50 ,一个书包约重2 , 大象重约3 . 第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如:已知二年级小学生的一柞大约10 cm,用他们的一柞来估计书本的长和宽.

2. 根据四则运算规律进行估算

小学数学中,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计算结果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估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取整法、去尾法、进一法、凑十法、取中法和一大一小法. 估算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只是其中采用的方法,此外还有反思估算法、观察估算法、规律估算法等.

3. 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估算

在实际问题教学中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来推断解答的正确性是一个重要手段. 如“修建一段铁路,甲单独需15天完成,乙单独需10天完成,甲乙合修多少天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 如果有学生算出:15 + 10 = 25(天),说明一定是错误的. 根据条件,估算得到甲乙合做完成的天数在7.5天(15 ÷ 2)与5天(10 ÷ 2)之间,若答案是1 ÷ (1 ÷ 15 + 1 ÷ 10) = 6(天),与估算吻合,便可判定为正确.

三、重视估算过程,在交流中体验估算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讨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应重视估算过程的语言表述,引导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完整地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小明妈妈在百货大楼看中了以下商品:遥控飞机363元,巴比娃娃288元,童装145元,请你估计一下:妈妈把这些商品都买回去大约需要付多少钱?

生1:我是这样估的,把363估成360,把288估成300,把145估成140,答案约为800元.

生2:我的答案也是800,但是我的估算方法不一样,我把363估成360,把288估成290,把145估成150.

生3:我把这三个数都估大些,363估成400,把288估成300,把145估成200,约为900元左右.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四、倡导算法优化,与多样化有效结合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在关注估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应关注算法的优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领悟各种策略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最科学、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良好解题习惯,真正实现算法的最优化和多样化.

如:某小学五年级六个班的人数统计:一班33人、二班37人、三班35人、四班38人、五班36人、六班32人,你能估算出五年級大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吗?

生1:把这六个数都看成30,30 × 6 = 180(人).

生2:把这六个数都看成40,40 × 6 = 240(人).

生3:这六个数都在35上下,如果把这六个数平均一下大约就在35,所以可以把35看作中间数,35 × 6 = 210(人).

教师公布年级实际的总人数:211人,让学生对比结果进行反思.

生1:我都看成30,所以就估少了,用中间数的方法最接近.

生2:都看成40,就估高了,要比240少.

生3:都看成30,每个数都少了,所以就比实际结果少;都看成40,每个数都多了,所以就比实际结果多. 用“四舍五入”和取中间数的方法要好一些.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小学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做法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