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当的情境提升学习的效果

2016-05-30 21:22丁洁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小学情境

丁洁强

【摘要】 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复习旧知,联系生活,开展游戏,问题诱导,反思训练,故事串联,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复习旧知,在迁移中学新知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问题. ”在小学数学中,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必然都有着内在或外在的联系. 新知识往往是原来的旧知识在新的情境下的顺应、延伸和拓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联系旧知,寻找旧知的生长点,让学生进行新知的学习.

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一课时. 我首先复习表内除法的计算,出示一些简单口算:24 ÷ 8,72 ÷ 8……加强对表内除法的口算熟练程度. 接着再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如:84 ÷ 4,248 ÷ 2,248 ÷ 4……,让学生自己动手列竖式计算. 通过回忆计算的方法步骤,找出关键点和注意点. 接着再引入新知,出示例题:192 ÷ 32,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除法,解决的方法肯定是类似的. 最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自己尝试,师生集体配合找出了解决这个除法的竖式方法.

联系旧知,创设学生熟悉的知识场景,既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在乐趣中学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与数学打交道:看时间,买东西,点人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和数学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依托“生活”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取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熟悉的生活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让数学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

三、开展游戏,在体验中学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游戏是小学生表现自我、交流情感、发展天赋的富有诗意的兴趣活动.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能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从而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游戏使学习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在游戏中得到表现、交往和合作等自我需求的满足,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升了.

四、问题诱导,在思辨中学新知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所以小学数学课的情境创设无论是新课的导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蕴含诸多的问题. 问题是思维开始的前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了问题,产生想解决问题的欲望.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五、反思训练,在归纳中学新知

我们常常要求老师课后及时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更改,使得所教的课变得生动有趣. 其实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创设反思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反思训练,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分别创设几次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然后把所有的问题分别板书于黑板,让学生进行反思,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经验,从而探知具体的规律和特征.

如:在教学四年级《找规律——一一间隔》这一课时,学生根据图片发现了一些数据:2棵大树,1根绳子;10个夹子,9块手帕;7只兔子,6个蘑菇……我把这些数据有规律的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思考,观察它们什么规律可行. 于是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了规律:两边物体比夹在中间的物体多1. 紧接着教师及时提醒他们进行反思,引导他们更深入思考:是不是这样的规律?再想想看?用反思进行新知的巩固,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印象,从而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六、故事串聯,在情节中学新知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生动的故事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学生融入了故事角色中,学习的兴趣浓厚,收获也很大.

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小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