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2016-05-30 00:32杨清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杨清华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地深入研究、探索,不断地创新和分析,展开一切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力求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使其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归纳和总结,从而很好地启发学生,唤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就是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为现代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导,而在于如何教学生学. 当前,在多数小学数学课堂上,气氛都比较沉闷、枯燥,课堂效率不是很高,那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应将探究性教学方法代替传统教学方法. 本文就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来展开讨论分析.

一、探究性教学流程展示

1. 找到问题所在,建立自主探究的问题,唤起探究的积极性,找到探究的目的和方向.

2. 自主探究,使每名学生都深入思考探究的问题,自己找出探究的方向、选择有效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包括独立与合作探究.

3. 有效引导,它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的每个步骤中,随着小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教师都应当作出适当引导. 在新课程导入步骤中,要建立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在探究步骤中,向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其端正解决问题的思维,引导小学生深入探究;在建立步骤中,让小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使其思维得到拓展;在问题延伸步骤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让他们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4. 建立应用. 总结探索过程中的结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并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从而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

二、探究性教学的操作方法

1. 找到问题的来源. 有问题才会去进行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情境的创设,要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作为出发点,多方面、多角度地建立一种学生熟悉但不能一下找到答案的探究性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探究. 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本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小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解决.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小数的性质时,就可以在9的末尾添加一个或两个0,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加了0之后,它们的大小有改变吗?”对此问题,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接着,教师又提问:“那么在0.9的末尾添加一个或两个0,它的大小变了吗,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究. 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倘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轻易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中发现、思考,从而找到答案,教学效果就会更有效. 学生能提出问题,表明其是思考、分析了,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知识.

2. 探究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很想自己去研究知识,但却不知道应当怎么样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举些例子,教导学生探究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结构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特点是一些跟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问题作为例子,展开深入地学习和探索,并搞清楚其中的道理. 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探究方法,如如何搜集数据、观察现象,等等.

例如,在讲解能被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应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作为例子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找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并对这些数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其中的规律,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规律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明白到底是教数学还是做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去感悟数学知识,比如,摸一摸、画一画,等等,随后通过类比和分析展开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有所感悟,从而把模糊、零碎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理念,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探究性教学引导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可能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操作方面会有所偏差和阻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有效地引导,在教学内容关键的地方展开有效引导,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有关“比”的知识时,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对学生说说今天学习的“比”和以前学习的“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问:“同学们,老师要你们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比,比是怎么样表示的,什么是比值?”通过这样引导,可以很好地抓住课本的关键,当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時,就能基本了解知识内容. 然后,通过教师讲解说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还应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引导. 小学生年纪还小,在回答问题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 这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地方,引导其正确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A比B多,那么B比A少几分之几?”有的学生回答:“也是 ”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A比B多,是以B为标准来计算的,而求B比A少几分之几应当以A来作为标准进行计算,怎么会有相同的答案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地深入研究、探索,不断地创新和分析,展开一切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力求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使其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归纳和总结,从而很好地启发学生,唤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