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方法迁移类阅读题的应对策略

2016-05-30 08:09宰建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数学初中学生阅读能力

宰建超

【摘要】 由于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数学阅读题. 这类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所以学生在面临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 本文结合笔者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了方法迁移类阅读题的难点所在以及学生在面临这类问题时所遇到的困惑,并探讨和提出了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题;阅读能力;应用数学

中考数学阅读题主要分为图形类、规律类和方法迁移类这三大类. 其中方法迁移这一类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最高,难度也最大,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 这类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材料,在材料中介绍一种新的解题或运算方法,然后要求学生参照材料中的解题或运算方法解答新的问题. 如2014年珠海市中考考查了这样一道题:

阅读下列材料:

解答“x - y = 2,且x > 1,y < 0,确定x + 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

解:x - y = 2,x = y + 2,又x > 1,y + 2 > 1,y > -1 ;又y < 0,-1 < y < 0……①

同理可得:1 < x < 2……②. 由① + ②,得-1 + 1 < y + x < 0 + 2;x + y的取值范圍是:0 < x + y < 2.

请按照上述做法,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x - y = 3,且x > 2,y < 1,则x + 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y > 1,x < -1,若x - y = a成立,求x + y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

客观来说,本题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但是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这道题学生做的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学生只作出了第一问. 此类阅读题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拦路虎.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打退这个拦路虎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学生的自身问题

从主观上来说,初中学生在解决此类题时之所以感到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畏难心理. 像上述例题一样,方法迁移类阅读题一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解题方法,学生平时是没有见过的. 大部分学生在面临这类不熟悉的知识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畏惧心理,主观上认为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学生的思维效率会大打折扣.

2. 理解力较差. 由于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很好的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他们在面临这类文字和符号较多的题目时,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

3. 抓不住重点,思考方向有偏差.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往往关注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怎么来的?”,而不是“这个方法的步骤是什么?是如何操作的?”. 这就好比在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时,学生不去关注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而是去关注勾股定理是如何得来的,思维“跑题”了.

二、方法迁移类阅读题的难点所在

笔者仔细研究了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卷中的方法迁移类阅读题,发现此类阅读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综合性强. 此类阅读题涵盖的往往不止一个知识点,而是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知识点交织在一起,无形间就加大了难度.

2. 材料中的解题方法新颖. 由于解题方法新颖,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所以学生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3. 步骤多,逻辑性强. 相较于其他中考题,此类题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过程长,步骤多,而且环环相扣,只要有一步想不明白,就会导致整道题解不出来.

三、如何破解此类阅读题

以上我们分析了初中学生在面对方法迁移类阅读题时的自身问题和此类阅读题的难点,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并破解此类问题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笔者通过反复研究此类问题、深度了解学生之后,总结出了如下几个步骤:

1. 进入初三以后,每天给学生提供一道方法迁移类的阅读题让学生课下研究. 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扫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题目要简单一些,材料也要简短一些.

2. 教师每周要找时间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下:本周练习的几道题有什么特点?遇到这种题时如何分析?这一步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解决此类题的规律,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 每周的周末,给学生提供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此类阅读题,让学生在家仔细研究. 这是为了拔高和检测,所以题目可以相对难一点. 教师在之后的评讲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学生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渐渐的得到提升,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为了验证以上方法的实用性,笔者对所教学生进行了一年这样的试验. 根据最后模拟测试的情况和中考后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

四、结 语

我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因此,教师要在进入初三之后甚至在初一初二时就早早的开始向学生渗透数学阅读的思想,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分析此类问题. 当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真正的得到提升之后,那方法迁移类阅读题这个拦路虎便不复存在了.

猜你喜欢
应用数学初中学生阅读能力
浅析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数学培养模式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