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实践及问题应对策略

2016-05-30 10:48密保秀李兴鳌高志强曹大鹏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手段高等教育

密保秀 李兴鳌 高志强 曹大鹏

摘 要 双语教学是近十五年来我国高等院为了培养国际化视野的高等人才,而大力实施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校针对高等教育双语教学,以所教授的“材料物理”为例,讨论了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及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最后,根据学生成绩数据分析了笔者近2年教授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展示了理工科双语教学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双语教学 材料物理 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04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s a teaching reform measure that our country has been carrying out for the past fifteen year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past 2 years, showing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bilingual teaching; Material physics; teaching ways; teaching effects

0 引言

大學是象牙塔,是盛载梦想和培养英才的摇篮,更是传承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基地。大学里,教学是首要职能, 也是其基本职能之一。实践表明, 教学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追求卓越,教学改革一直伴随着全世界的大学成长,并与时俱进。双语教学,就是近十多年来,为了适应科学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改革。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模式。它通常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和另外一种语言(第二语言),来表述教学内容。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是在2001年教育部的鼓励和推动下逐步展开的。①虽然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确能够实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这一教育部的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看法,说法纷纭,褒贬不一。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也很难达到一致,喜忧参半,甚至有同学存有抵触情绪。②

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双语教学实践,总结教学效果,归纳所遇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策略。最后,根据2年的成绩分布情况及问卷调查报告,分析探讨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1 双语教学的内容及特点

笔者任教于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于2011年起使用双语讲授“材料物理”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完成了双语课程建设,同时形成一定的双语教学理念。下面分别讨论如下:

1.1 英文素材选择

与大多数中国高校一致,笔者所授双语课程的第二语言是英语。因此,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和建设英文教学素材,是进行双语教学的第一步。基于原汁原味的英文书籍,对每一次的 授课内容,整理出如下的英文资料:(1)专业词汇表;(2) 课件;(3) 课后作业;(4) 课后阅读材料;(5)其他英文教学素材,还包括单元测试及期末考试试题。

1.2 内容编排与语言搭配

顾名思义,双语教学是同时使用2种语言进行教学工作。英语教学虽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与国际接轨,但是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平衡使用母语和英语的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双语的特点,为了同时强化英语和教学内容,每次授课我们都采用如图1所示的内容编排顺序:

其中的专业词汇,以英文讲授,并伴有中文解释;前次课的要点回顾,使用英文;本次课的内容讲解,使用中文夹杂英文的专业词汇;下课前的总结,使用中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我们会随时加入互动与讨论,这些基本使用中文。

1.3 教学侧重点

以双语的形式讲授理工科的专业课程,无疑增加了原本枯燥且难于理解的授课内容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必须注重授课内容的精髓所在,有侧重点。笔者的实践证明,以下几个原则颇具参考价值:(1)讲授内容最好基于知识点,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对思路的掌握;(2)重点讲不易理解的、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而不是面面俱到;(3)在明确了概念、思路,打通知识难点后,鼓励学生自学。通过阅读、思考、提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重要的第一堂课

无论是双语教学还是母语教学,第一堂课都非常重要。新学期新希望,新课程新感觉。学生对第一堂课的新奇感最强。抓住这个时机,在第一堂课时,激励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自信,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重要的学习动力。第一堂课的重要性还在于,这次课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必须遵守的规矩等。同时,老师可以给出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的建议。这样,在兴趣的激励和压力的推动下,同时有明确的任务和目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角色,有的放矢地快乐学习和轻松考试,真正地提升自己。

基于上述考虑,及结合双语的特点,笔者在第一堂课主要侧重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包括本课程是什么;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程与应用的联系;为什么用双语,老师如何使用双语,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老师将如何去讲每一节课,课程的时间安排表,什么时候期末考试等等。第二、对学生的要求:尽量不缺课,不来上课要请假;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作业必须按时提交。第三、讲解课程的考核要求,包括平时/期末考试的要求,考试形式等信息。

1.5 互动策略

理工科的专业课不易于讲授,也不易理解。有位名师的话特别好:自己学过的不等于已经掌握;已经掌握的不等于彻底搞懂;自己明白的不等于讲得明白;讲得清楚的不等于学生理解。因此,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亦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师生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笔者在教授双语课程时,采取如下互动策略:第一、每一个要点或难点的讲解后,都以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互动,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二、对能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肯定。第三、采取多样的互动形式:自由回答式提问、点名式提问、主动式及被动式学生发问、堂上小组讨论、堂上小测验等。

3 问题及对策

自然,并不是说只要老师专业水平较高、备课充分、充满激情、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就一定能够上好课。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具体到笔者的双语教学中,我们经历了如下典型问题:

第一,学生对双语教学有抵触情绪。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同学们对双语教学的接受度有很大差异。学生对双语教学抵触,自然会影响听课效果。为了减少这种情绪对授课的影响,笔者在在第一堂课时,在陈述双语教学的好处和挑战的同时,也注意了解对双语抵触的学生,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对其进行特别关注(例如:加强提问、辅导和鼓励)。

第二,学生上课不听讲,做其他事情。坦诚地讲,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在大学课堂,颇有普遍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常会暂时保管手机并对其提问;或者让他坐到前排来,告诉他下一个问题请他回答;或者比较委婉地要求他集中精力听课,收起其他东西。

第三,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气氛沉闷通常会影响同学甚至老师的心情,往往导致授课效果不佳。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形,必须活跃气氛,笔者采取的策略包括:提问大家英文词的中文意思;或者让大家朗读一段英文的课件,再让另外一组学生翻译;根据讲课内容,即兴提问;分组小测验:出3~5题,同学们分成小组,经过讨论、看书,每组做一份卷子,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甚至停下来,跟同学说几句鼓励的题外话。

第四,被提问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当前的一些大学生,不爱学习,还很有个性。老师对其提问,有时不予理睬。每每此时,笔者一般会坚持到学生理睬为止;不然,就请他课后去老师的办公室谈谈,看看问题所在,并对他的心理做深入了解、鼓励他好好学习。如果提问时,学生即刻反应说“不会”。笔者将示意他坐下,并寻求另外同学的答案。如此反复 1~2次,仍然找不到可以回答的,该部分内容将被补充讲解或者在课后的作业中以问题的方式加以巩固。有时也会在补充讲解之前就告诉学生,讲过之后,还会请这几个同学回答同样的问题。

总之,三尺讲台是教师的事业舞台,笔者很是享受教书育人这一过程,愿意在这里尽心尽力地表演。同时希望可以在平凡的传道、授业、解惑中,不断完善自我,演出精彩的一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4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材料物理”的双语教学,笔者已经进行了4轮的教学实践。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修正,逐步完善了教学素材,形成了如上的教学策略。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们跟踪了学生近2年(2013和2014年)的学生成绩,并进行了分析,如图2所示。

为了计算百分比,我们将成绩进行了分段归档,即:成绩(为十位数字,为个位数字),最终以MN表示:

(1)当0≤<3时,M=,N=0

(2)当3≤≤5时,M=,N=5

(3)当6<≤9时,M=+1,N=0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4年的成绩分布比2013年范围变窄,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而2013年的成绩曲线表明,虽然在成绩优秀的90~100分数段,分布的学生可以占到20%多,但是成绩在中等以下的(70分以下),还有可观的比例。说明2014年的教学效果好于2013年。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本课程的教学更加熟练;另一方面教学素材的完善和教学手(下转第10页)(上接第8页)段的改进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2014年,笔者为学生提供了整套的英文讲义;同时,增加了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要求,即:除了英文作答,學生必须抄写英文题目,以增进语感及强化英文专业词汇。我们相信完善的英文讲义及对课后作业的强制要求,对双语教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起到推动的作用。鉴于此,2014年的教学实践中,成绩不好的学生数量大大减少,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5结语

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展示了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策略方面,认真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素材,并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焦点非常重要;在课堂提问方面,设计启发性强、有趣味、突出重点内容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课后习题上,设计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颇有裨益。而双语方面,必须有侧重点地实施第二语言,对知识点基于母语的详细讲解是非常必要的。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013JSJG225,2015 JSJG028),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JG03013JX05,JG03014JX07)

注释

①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09-03.

② 密保秀.材料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23-224.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手段高等教育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