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建构机制研究

2016-05-30 19:51尹金荣郭彪王芳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思政工作

尹金荣 郭彪 王芳

摘 要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导师对研究生德育智育并重的和谐导学关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角度,分析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当前导学关系存在的问题,并以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为例,尝试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机制,重塑导师德育智育并重的和谐导学关系,将导师育人工作与研究生思政工作有机融合,以期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思政工作 和谐导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39

Abstract The tuto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 A tutor for graduate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harmonious guidance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rticle from the graduate thought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work, analy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idance,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lationship,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rying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guiding mechanism, pay equal attention to reshape the teacher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harmonious between tutors and, in teaching and educating teachers work and study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rganic fu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effectiveness,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utor and students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层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研究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题中之义,需要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尤其是思政工作者、导师和研究生三方有机配合和通力协作共同达成。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主体,对研究生的德才培养具有十分必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机制是促进导师有效开展育人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1 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机制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1)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导师对研究生既要指导业务,又要关心思想政治上的健康成长”。在《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要求“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并对导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作了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明确要求“建立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将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共同主体”,并且明确提出导师要发挥“首要责任人”的作用。

(2)从理论分析层面来看:在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基于学业指导和学籍管理的客观基础,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最互动,导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研究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在客观上凸显了导师对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优势作用。从主观上看,导师是研究生在求学期间最尊敬和崇拜的对象,导师的学术水平、指导能力、个人品行、脾气性格等都对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业务水平、思想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导师在与研究生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是在对研究生进行学业和科研上的指导,还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素养产生重要影响。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即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在求学阶段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导学关系的变化对研究生产生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导学关系会有利促进研究生的德才培养,异化甚至恶化的导学关系可以对研究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导师在和谐导学关系的培养上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3)从导学关系现状层面来看:课题组对当前导学关系现状进行了文献查阅和调研走访发现,在当前的导学关系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导师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有些甚至导学关系出现恶化,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多数导师虽然能够认识到自己负有对研究生全面培养的责任和義务,但是出于缺乏针对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机制,再加上导师被科研、行政、晋升等事物缠身,往往将导学关系的处理转化成了纯粹的学业指导。部分导师甚至还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定位,认为自己只负责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学习,思政指导属于专职思政人员,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些导师干脆就对研究生不管不问,导学关系基本变成了没有关系。多数研究生都表示自己期望导师能够给予包括学业在内的多方面的指导。在自己出现问题时,也愿意找导师寻求帮助并给予建议。在与导师发生分歧时,研究生多数选择听从导师的权威。

(4)从研究生思政工作层面来看:研究生思政工作涉及研究生党建团建、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评奖评优、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研究生思政工作没能有效发挥导师资源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导师有效融入学生思政工作,导师的德育和思政工作者的德育没有实现融合共生。研究生思政管理部门缺少必要的体制机制,缺乏有效的方法措施,缺失丰富的载体平台,将导师融入到全体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大多数导师都没有参与过学生思政部门组织的学生思政工作和活动。另外,思政工作者也没能有效介入课题团队中,没有与导师建立及时必要的沟通,以致缺乏对研究生动态的及时了解,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

因此,构建相关机制,重塑导师德育智育并重的和谐导学关系,将导师与研究生思政工作有机融合,保障导师能够有效参与研究生德育工作,是当前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的有益尝试。

2 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解析

(1)对导学关系的重新解读:关于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导学关系就是在研究生求学阶段,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发生的,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导学相长,辩证统一的关系。导学关系具体表现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指导关系、合作关系、情感关系、人格关系等。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都基于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 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所形成的一种教学关系的定义而展开的。现有研究忽略了三点。一是当前师生交流方式、途径、广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师和研究生的交往早已不再仅仅依托于教学科研,导学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导师和自己的研究生之间发生。二是导师负有对研究生智育和德育的首要责任。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导师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借助一些平台,形成导师育人合力,以提升育人实效。三是德育仅仅依托于智育开展有其局限性,导师的德育工作应寻求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我们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视角,认为导学关系应突破导师与导师自己的研究生之间开展的狭义范畴,应扩展至包含全体意义上的导师与全体意义上的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这种导学关系就突破了单一课题组或实验室的范围,变成了广泛意义上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

(2)和谐导学关系的特征:和谐的意思是配合的适合和匀称。基于我们对导学关系的重新理解,认为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角度,和谐导学关系应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以生为本,导师要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心理、人格、情感的完善为目的,而不能视学生为完成科研课题的工具,只使用不培养或者片面培养。二是平等互动,导学关系应建立在双方人格上相互平等,交往中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在科研活动中,双方相互配合,彼此启发,共同发展;在日常交往中,双方坦诚交流,恪守诚信,民主公平的处理共同的事情。导学关系不存在导师一家独大,一言堂,师生之间是一种相对对称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对另一方形成绝对控制。三是机制健全,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关制度规定,学院思政部门应搭建相关平台载体,为和谐导学关系做好基础性和引导性工作,最终做到鼓励导师搞好导学关系,引导学生维护导学关系,使导师应该导、想导、乐意导、有机会导,研究生应该学、必须学、乐意学、学得到,在全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有效促进导师个人成长和帮助学生成才的有机结合。

3 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机制建构

基于对和谐导学关系的理解和对师生关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意见诉求,我们认为,当前导学关系中出现的导师不重视、研究生不积极、缺乏必要的沟通平台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针对导学关系建设的有效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载体平台。研究生思政工作部门应协同各相关部门,着力构建促进和谐导学关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师生主动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通过体制机制的构建,将导师的德育工作、研究生的综合培养、思政工作的各个方面统筹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导学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1)制度保障机制:要将导学关系建设置于全校培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度,通过制度文件的形式将导师、研究生对导学关系建设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对开展导学关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首先要明确职责,制定学校层面的导学关系建设管理规定,明确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定位,并详细规定导师在研究生入学、实践、科研、就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指导工作内容,让导师有据可依、有据必依。同时,要明晰研究生在求学阶段的基本定位、寻求指导的主要途径、与导师关系的处理原则等,让研究生明确尊敬师长、主动沟通、虚心请教等相处原则。其次要做好保障,要为开展导学关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包括场地空间、活动经费等。各学院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提供必要支持。化工学院在关于教师职称评聘等文件中多次强调了教师有参与全院公共服务工作尤其是学生思政培养工作的义务,并建设师生交流吧、党员之家等活动场所,提供师生活动经费支持,来保障导学关系的和谐建设。

(2)考核激励机制:要将师生双方参与导学关系建设的工作、成效纳入对双方的考核范畴,与双方的个人利益挂钩,客观上迫使双方主动寻求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一是加强培训,建立加强导师德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帮助导师了解学习心理调节、沟通技巧、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将导学关系的常见知识编辑成册,供导师阅读。二是明确研究生德育考核,要将研究生参与学生活动、实验室/课题组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工作纳入德育考核,并将德育考核与学业考核一起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三是推行双向考核,将导师参与学生培养情况及学生培养质量与导师考核挂钩,将导师对研究生的综合评定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每年进行针对导师的德育测评,由研究生打分,评测结果作为导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导学关系融洽、导学工作突出的导学团队和导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奖励,并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郁的和谐导学关系氛围。近年来,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每年举行五好导学团队、十佳导师评比活动,对促进和谐导学关系建设起到了必要的助推作用。

(3)沟通申诉机制:研究生思政工作部门要广开渠道,从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角度,搭建有效的平台载体,将思政工作、学生工作、实验室/课题组建设、导师育人工作、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等有机结合,融合共生。一是搭建平台,根据思政工作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建设若干交流平台,打造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分享的长效机制。二是多元活动设计,从贴近生活的角度,设计内容丰富的活动,帮助师生对话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近年来,化工学院先后开设了教授开党课、思想汇、党建导师、学术论坛等分享平台,邀请导师与研究生们分享学术心得、成长感悟、理论见解;同时还专门为师生设计了趣味运动会、团体辅导课、实验室/课题组团日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让导师和研究生们在一起开展趣味活动,促进彼此相互了解,加强双方沟通交流。三是建立思政线与导师的沟通机制,思政工作者应主动及时地与导师进行沟通,主动介入实验室/课题组文化建设,做到对导师及各课题组的动态准确了解,并针对出现的导学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及时化解和处理。四是建立申诉机制,处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相关事务。建立导学关系维权平台,对师生间发生的矛盾摩擦,及时通过座谈会、邮箱等方式,倾听双方诉求,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问题。

导学关系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阶段的核心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養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部门应不断思考,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方法措施,为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国芳.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制度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5).

[2] 周鲜华.基于导学关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4(6).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思政工作
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煤炭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政工作的融入及意义研究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