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同职业能力相融通的程序类课程教学探讨

2016-05-30 20:39曹新鸿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融通职业能力生命周期

曹新鸿

摘 要 为有效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需要遵循软件开发内在的生命周期规律。本文提出将软件生命周期和程序类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指引程序类课程的能力提升过程,使学习者既能经历软件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又能全面快速地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职业能力 融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48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ram design course teaching effect, the life cycl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needs to follow the inherent in teach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oftware life cycle and program cour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as the main procedures and guidance courses ascension process, so as to make the learners to experience the various links of the software lifecycle, and overall quickly upgrade program design course of vocational ability.

Key words life cycle; professional ability; integration

0 引言

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入,职业教育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课程开发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前期改革措施是引进国外的课程开发思路,比如“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及其课程开发方法(DACUM)或国际劳动组织的模块课程方案(MES)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等。这些课程设计思想的引进,给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忽略了我国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另外,改革带来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模式化教育,削弱了个体创新性的发展空间。

为了解决这些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国内教育改革专家们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很多改革思路和方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思想。工学结合一体化思想有很多优点:(1)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2)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思想;(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4)过程化考核能够更好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掌握程度。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思想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削弱了专业、课程等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导致了模式化教育;(2)课程设计过于公式化,缺乏适应于课程特点的动态化调整;(3)教学实施设计与国内实际条件不能很好地适应;(4)忽略了人才招聘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

1 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有它的整个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SDLC,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是软件的从产生直到报废的整个周期。软件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问题定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调试和测试、运行维护和软件废弃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软件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1)问题定义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的过程,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2)需求分析阶段是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基础上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3)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4)软件编码阶段是开发软件系统中的具体实现阶段,该阶段实现了整个软件系统的全部功能;(5)软件测试主要是对软件进行测试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6)运行维护阶段是软件的售后阶段,主要是负责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或者对软件进行升级改进;(7)软件废弃表面该软件的已经不再被使用,是软件的生命终点。

2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

经过统计分析表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包括:

文档编写和阅读能力:文档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够编写常见的软件设计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计划书,项目测试报告等。

模块代码编写能力:在程序软件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编写完成相应功能的软件代码。

熟悉程序设计常见算法:学习程序设计语言除了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也要熟悉常见算法,如堆栈、队列、链表、排序、查找、图等,并能根据需要灵活应用于软件设计过程中。

熟悉OOP和OPP的基本思想:OOP是面向对象的思想,强调封装、继承和多态思想,而OPP则是所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强调的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即循环、顺序和选择结构等。

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必须掌握基本的程序调试方法,以及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方法对软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测试。

3 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培养职业能力

筆者参与多年的课程改革,发现信息技术中的程序设计类课程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思想比较适合,但如果仅仅是套用其中的每个环节并不能很好地实施,主要是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常见案例缺乏软件开发类相关课程的优秀案例,课程设计者只是简单地套用其它课程案例,导致设计的程序类课程有些不伦不类。

本文就结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常见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本身的特点,并结合软件生命周期,给出了程序类课程的设计思路。图2就是笔者提出的将软件生命周期和程序类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框架。

这种教学设计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职业能力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同时根据每个阶段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评教,并通过即时反馈等机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将程序设计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软件生命周期紧密结合,通过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软件划分成一些阶段性任务并贯穿教学于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或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同事及工作中的能力需求是相呼应的。

在前面的分析中,主要提出了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如何将软件的生命周期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又能适合课堂教学实际的能力培养结构。但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在实际课程设计中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或规范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另外,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当前的教学条件,不能盲目地最求理想化,应该在保证可行的前提下开展设计,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最后,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对软件生命周期的完整性把握要做到适度,具体什么是适度,要根据学生具体条件确定,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方面加大力度,而对低年级学生或初学者则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做法和流程即可。

参考文献

[1] 李帆.教育:让思考力生长[J].人民教育,2006(23):13-14.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新技术研讨班.2009年5月.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指委.

[5] (美)Karl E.Wiegers著.成功软件项目管理的奥秘.陈展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融通职业能力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