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研究

2016-05-30 21:26李正军张茗杨祁佳媚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策发展

李正军 张茗杨 祁佳媚

摘 要:为了解决辽宁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主要矛盾,探索辽宁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对辽宁14个市的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内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进行系统研究,结合辽宁实际,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辽宁创意产业的发展需通过政府统筹,政策扶持整体规划,需要挖掘创新文化资源,实施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改善融资环境,实现产业品牌创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38-05

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学者贾斯汀·奥康诺首先提出,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交易为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科技创新体验的具有创新内涵的行业集群,它具有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可持续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设计服务、动漫网游、新媒体、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娱乐、新闻出版、广告会展、广播影视等产业。自从创意产业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发达国家或地区提到了发展的战略层面,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受到了企业、政府在政策和战略上的重视和支持。2006年中国确定发展创新型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2014年国家提出全面创新的战略格局,并提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创新发展的新内涵新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辽宁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丰富,包括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有结构完整的创意产业基础。目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对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现状

近些年,辽宁省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系列的相关政策。至2008年以来,辽宁省人民政府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3]《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4]《辽宁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5]《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这些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现状与人才现状

根据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关键词搜索数据调查,2000—2015年,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相关的文章共有1 42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文章487篇,CSSCI文章223篇,EI检索文章1篇,主要研究内容分如下几个方面:文献研究、范式研究、数据研究、地理分布研究、资本研究、发展对策研究等,其中对策研究类文章共220篇。与辽宁创意产业相关的文章仅有8篇,成果较少[6]。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意,辽宁目前总体上创意产业人才数量与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创意产业人才集中于沈阳、大连等少数几个城市。辽宁需要继续加大对创意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改变培养方式,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需要,具有创新创意的研发人才、生产人才、营销人才。需要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提高创新创业的孵化环境和财税补贴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三)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工艺品文化资源、自然遗产资源、非物质遗产资源。辽宁大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按年代分布分别是:阜新地区的查海文化;朝阳地区的红山文化、三燕文化;本溪地区的高句丽王城遗址;辽北地区的契丹文化;沈阳抚顺地区的满清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中的历史故事、历史风俗、文化符号,是创意产业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创意创新素材,实现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目前开发较少。有丰富的工艺品文化资源:鞍山岫岩玉雕、本溪辽砚、阜新玛瑙、朝阳喀左紫砂、营口乐器产业,还有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文化资源,很多工艺品资源创作观念陈旧,需要通过产业平台与创新科技平台有机结合,不断地改变创作理念及工艺手段,创新工艺品的艺术形式,实现辽宁工艺品产业的发展。自然遗产资源丰富,例如:朝阳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等风景旅游资源;环渤海、黄海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这些独特的自然遗产文化资源通过创新设计,进行风格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形成大量的创新旅游产品,使自然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的产业优势。辽宁有包括民间文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杂技竞技等7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6项,通过创意创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体等新的文化娱乐形式相结合,不断地继承创新,形成辽宁创意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创意产业发展薄弱。依据辽宁创意产业现状分析,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梯度分布的现状,第一梯度为沈阳、大连;第二梯度为鞍山、营口、本溪;第三梯度为锦州、丹东、抚顺、铁岭、辽阳、盘锦、朝阳、阜新、葫芦岛。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据2013年统计,全省的创意产业增加值656.3亿元,仅相当于北京市的1/5,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沈阳和大连,2013年产业增加值只占GDP的3%左右,与发达地区產业增加值10%13%的差距较大[7]。依据同年创意产值的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和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对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分析,表现出目前创意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薄弱,缺乏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虽然省内园区数量较多,全省各类产业园区70余个,但很多城市的园区经营不善,有的濒临休业,缺乏集聚效应和持续发展。虽然产业结构完整,有软件、艺术创意、高端装备设计、传媒、动漫游戏、工业设计、文化艺术、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出版发行等产业,但缺乏规模效益,缺少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品牌。

(四)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创新风险保障机制与平台现状

在知识产权机制建设方面,自2010年以来政府出台了系列的相关政策:《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实施办法(试行)》《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2012—2015年)》《辽宁省举报假冒专利行为奖励办法(试行)》《辽宁省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2010年,辽宁沈阳文化知识产权交易所成立,并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四个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专利展示与交易平台、12330知識产权维权平台、专利技术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管理平台[8]。这些政策成果显著,全省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0年的1.9件发展到2015年的3.3件[9]。在引进风险投资方面,近年来辽宁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关于鼓励投融资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若干政策》《沈阳市科技开发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创业(风险)投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方案》。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方案的通知,从2015年起,首期引导基金规模设定为100亿元[10],虽然在引进风险投资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但是目前引入的风险投资量较少。在风险机制担保建设方面,目前辽宁创新风险担保机制薄弱,缺乏系统的政策和措施,阻碍了创意创新发展。

二、依据现状分析辽宁创意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

通过对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归纳阻碍辽宁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1)辽宁的创意产业政策制定紧紧跟随国家的宏观战略,但是政策缺乏创新,很多政策有落地不实的问题;(2)缺乏业态综合的创新集聚区;(3)缺乏创新文化观念,科技创新与设计创新的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融合不足;(4)创新人才的培养层次结构、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5)缺乏创新引导的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科技中介、创新风险保障等平台与机制建设。通过具体问题分析,研究辽宁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三、实现辽宁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政府政策扶持与统筹规划

1.政府政策扶持。辽宁应该加强对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在产品设计方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设计应用研究,进行政策扶持,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加强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的系统设计。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纳入高新技术支撑的规划。在财税支持方面,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支持的财税政策,对辽宁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服务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评估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流程,公开审批标准,提高审批效率。完善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服务业的创业孵化机制。

2.科学规划形成产业生态集群。依据辽宁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梯度分布明显的特点,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省内联动,形成辽宁创意产业生态集群。首先,加强大连、沈阳创意产业中心区建设,建设业态综合充满创新活力的创新城区,对鞍山、营口、本溪等城市加强政策引导,人才输送,资金扶持。其次,对抚顺、丹东等余下9个城市实施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带动,发挥各自优势,产业协作,实施策划设计、生产制作、营销服务分离运营的协作带动模式,开创适应辽宁创意产业发展的结构规划。继续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大连、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三大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沈阳的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辽宁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服务业产业基地,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各地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集群。推动创意和设计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二)挖掘创意文化资源,实现创意创新的产业、技术融合

1.深入挖掘创意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内涵。发掘辽宁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建立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产业平台,不断地改变创作理念及工艺手段,创新工艺品的艺术形式,实现辽宁工艺品产业的创新发展。利用丰富的辽宁自然遗产资源,通过创新设计,开发风格独特的旅游纪念品,使自然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的产业优势。实施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辽宁民间文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杂技竞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时尚的新媒体文化相融合,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创意创新的生命力。通过深入挖掘创新文化资源,丰富辽宁创意产业的创新内涵,积淀辽宁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基础。

2.以市场为主导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融合。市场竞争的法则需要产品不断追求卓越,这个过程实质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以市场为主导就是以创新为主导,以创新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市场竞争的出路在文化创意与产业的融合。这种融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传统的制造业观念一般认为制造业是指产品的加工与组装,往往忽视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环节,这些环节恰恰是创意产业与设计服务业的职能范围。通过创意产业、设计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使制造业向产业链的前后两端延伸,形成产品定位、策划、研发、设计、材料,产品加工、组装;产品营销、品牌、服务、反馈的全产业链结构。从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分布曲线分析来看,产业链价值分布曲线呈V字型,这说明产业链前端和后端产业价值较高,而中端产业链价值较低,这样既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又提高了制造业的附加值。发展辽宁创意产业应该大力加强创意创新与制造企业融合的战略定位,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创新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创新产业;发展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广告策划业、媒体传播业,通过创意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与优化,使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与创新性得到全方位提升,竞争优势全面增强[11]。

3.促进技术创新与创意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2]。文化创意直接引领社会和市场的进步,是科技创新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科技创新通过必要的创意应用,广泛地发挥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产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优秀的文化创意也可以倒逼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加速科技创新的过程。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向互动,是共同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充分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格局。

(三)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机制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改善融资环境

1.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平台与机制建设、构建发展创新保障体系。辽宁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完善有利于创新创意的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督执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优化知识产权申请与审查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活跃知识产权交易,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知识产权中介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扶持和鼓励行业、企业与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培养人才,建立培养基地,形成培养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新创意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大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积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3.改善融资环境引入风险投资。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模各不相同,依据不同产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大到上市公司,小到几个人的工作室,但整体上以中小企业为主。产权性质多元,但大多是民营企业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产业特点要求辽宁建立多元化的创意产业融资体制:(1)创意产业的创业板、中小板直接融资;(2)充分利用股份转让的新三板融资;(3)通过公募基金、信托等融资平台融资;(4)建立辽宁地方银行创意产业专项信贷;(5)企业之间建立创意企业联盟,降低风险指数,通过私募基金或民营银行融资;(6)积极发展辽宁地区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网络众筹(P2P、PPP)方式实现网络融资;(7)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民营金融机构,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民营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杠杆;(8)利用政府财政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基金[13]。

融资体制的建设需要风险担保体制完善做保障,创意创新是高风险产业,同时又是高回报、高产出的产业,应创新风险担保体制促进创意创新发展。包括: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价体系,对创意创新的专利、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用于信贷抵押;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投融资方式;建立创新联保体系,通过创新企业联盟的联保,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风险共担;政府设立创新担保专项基金和风险补偿资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规建设等。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型文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探索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组织机构,促进文化产业保险发展。

结论

针对辽宁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对的问题,探索辽宁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辽宁地区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统筹,政策扶持、整体规划,实现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建设产业生态集群,深入挖掘创新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内涵,以市场为主导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融合,通过强化知识产权平台与机制建设,构建发展创新保障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融资环境引入风险投资,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全球战略。通过以上系统对策,实现辽宁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实现创意创新引领的辽宁产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潘玉香,强殿英,魏亚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模式及其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3):184-192.

[2] 田杨.政策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王冬梅.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和趋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40.

[4] 杨波.互联时代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世纪剧坛,2015,(5):1.

[5] 杨凤,欧阳博强,周晓世.辽宁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4,(10):69.

[6]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7]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省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R].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8]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提出实施六项工程和四个平台建设的具体举措[EB/OL].民心网,2011-11-24.

[9]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lnipo.gov.cn/.

[10] 辽宁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ln.gov.cn/.

[11] 杜传忠,郭美晨.我国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J].江淮论坛,2015,(4):26-33.

[12] 祝碧衡,蒋慧,沙青青.上海加快文化科技创新融合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4):228-232.

[13] 黄东坡.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7):85-87.

Abstract: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Liaoning and the main contradiction,effective wa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Liaoning.Through to the Liaoning 14 city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reative industries in developed regions,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Liaoning,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government,policy support to the overall planning,need to tap the resources of a culture of innovation,imple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improve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achieve industrial br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Liaoning.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責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