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5-30 21:26段小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互动经济发展

段小莉

摘 要: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职业教育需要积极顺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特征,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系统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加强专业建设,全面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湖南职业教育;经济发展;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57-02

区域经济决定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速度和质量,区域经济水平影响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与就业状况;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级技能人才,有利于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培养经济发展中的短缺人才。需要竭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其成为支持湖南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这样才能和经济发展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湖南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所欠缺

湖南高等职业院校划入职成教处,没有真正进入高校的行列。目前,“政出多门”的情况在湖南职业教育管理当中十分严重。造成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职业教育布局较为分散、整体规模较小,其中分散重复办学与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民间资本创办的学校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校仅重视招生而忽略学校建设及教学投入的问题非常普遍,这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办学绩效较差。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政府相关部门在考虑对职业教育革新与发展的决策方面有许多疏忽之处,例如下决定过于草率而缺少合理根据;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致使一个问题有多个领导部门参与决定或者根本无人关心;许多地方在经济建设的规划当中,只注重积极进入资金、技术与项目,却不关心各项资源到位后的人力资源创建工作,使发展建设处在盲目状态中,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脱钩。

(二)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能力不强

根据产业经济学相关概念可以知晓:要发展产业就一定要考虑市场发展的根本需求,这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要真正发展高职教育就一定要考虑顺应区域或是行业经济的发展需求,要真正融进其发展之中。当前,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验初衷、技能培训等方面相较高速发展的产业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高职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有许多学校的发展完全没有考虑到所在地区与行业发展的真实需求,而只顾与其他区域或行业的高职院校比拼成绩,这样一来,这些学校就无法从根本上构成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色。同時,忽略了学校自身所在地或行业需求的办学定位让其有了极强的可替代性,由于无法和市场需求接轨,令其竞争力大为减弱,且高职院校受教育经费、教学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条件的制约,教师和企业一线有脱钩的现象存在,以上问题均是影响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学历等级与“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

依据相关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当前,湖南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为85%左右,有些地方与学校并未设置专项基金用以教师培训,如果教师想提高自身学历等级就必须自费,“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一方面,教师的学历较低;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毕业后分配到职校的教师占新补充教师数量的七成,从企业调进学校的新补充教师仅占一成,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难以得到很好的实践。

“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有关单位忽略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第二,湖南的职业院校的教师编制极少,教师的福利待遇不高并且存在诸多问题,职校教师的待遇和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待遇之间有较大差距;第三,学校在考核职校教师绩效上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还未创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第四,目前湖南所面对的师资力量流失巨大的情况仍十分严重。

(四)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从近几年湖南职业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占比看,整体教育经费年年上升,而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却呈现下滑趋势。例如,株洲是湖南省的工业重镇,该市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属于较发达城市。而2010—2012年,该市高职院校及中职学校的学杂费收入分别占据总收入的72%与59%,职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影响,而学生沉重的学费压力也造成了一些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因无力支付学费而退学。有很多职校为强化基础能力建设,负债运行。除此之外,经费政策也没有落到实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以及“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被很好地实践。所以,当前湖南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这也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的配备设施较为落后。

(五)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办学缺乏深度

目前有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上研习以往的传统模式,态度上欠缺主动性,有的企业强调客观性,维持原状多年不动摇;有的企业热衷于跟风炒作,没有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此外,大多数校企合作缺少本地特色,在专业性的体现上做得也不够;有不少企业在履约上没有尽到实处。部分企业受自身经济效益与发展的制约,不重视履约,因为缺乏法律、政策上的支持,校方也无从追究。

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校方缺少走出去的观念,或因经济条件制约而只能安于现状;另一方面,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上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也没有真正成熟可靠的态度。

二、推动湖南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

(一)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机构展开统筹管理,防止多头管理的问题再次出现。为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政府应依据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分析并判断,依照自身发展目标规划可以执行的相关政策法规,为这两者的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近几年以来,湖南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的增幅逐年加大,这都给当地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应该竭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

(二)结合湖南区域实际,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政府、企业等部门机构一定要密切注意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逐渐创建政府、受教育者、企业及社会一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共存及多渠道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当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并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强化职校共享平台的创建与重点专业的建设。

(三)努力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实施产学研合作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产学合作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法国的学校主体校企合作模式、日本的企业主体校企合作模式等等。

(四)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

政府需要依據产业分类与主导产业选择的实际情况,适时优化专业结构并科学布点;需要定立专业设置条例,规定职校创建专业所必需的条件;社会办学机构在设立专业的时候,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谨慎审核其办学资质;各高校也应当强化专业建设,以此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还需要更新教育教学上的观念,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全面综合发展,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需要注重进一步优化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的体系,强化教材方面的更新与建设,要竭力发展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符的教学资源;要对专业建设尤其是特色专业建设配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

(五)加强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

配备实训设备需要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基本准则是通用性高及实用性强,要着重解决数量欠缺、实习工位紧缺等方面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更高效的实训机会。需要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装备水准,并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教育程度,要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丰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形式

要关注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依据市场需求提供学历和非学历培训、长期及短期培训、全日制与业余培训还有员工分层次培训等各类的形式的培训,为区域、基层和广大城乡提供更多人才;科技服务多样化:以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在技术上给以更好的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的科技服务职校服务区域社会的关键内容;信息服务多层化:建立信息网络,不仅只停留在对信息展开搜集与整理传播的方面,还应当运用专业特点对信息系统展开合理的分析、加工及整合,然后在理论上予以优化提炼及实践创新;文化资源多面化:包括设施共享、社区文化建设、居民服务及校企文化的融合创新等。

总之,湖南高职院校已经发展到质的提升期,应构建质量型发展模式,尽可能在涵养特色和提高社会效益、办学效益上做文章,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以实现湖南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真正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湖南职业教育三十年发展的三步曲[EB/OL].湖南教育网,2008-12-31.

[2] 王健.湖南省2010年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讲话[Z].2010-02-26.

[3] 湖南省统计局.2008年湖南统计年鉴[K].2008.

[4] 2008年湖南职业教育政府调研报告[EB/OL].湖南职业教育信息网,2008.

[5] 湖南省统计局.创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岳阳市职业教育现状分析[R].2009-08-10.

[6] 任君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 陈丽敏]

猜你喜欢
互动经济发展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