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院内绩效管理实践

2016-05-30 01:04邵晗征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PDCA循环绩效管理公立医院

邵晗征

摘 要: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福州某三甲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院内绩效管理改革。围绕岗位工作量、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根据PDCA管理循环法则,构建“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的动态绩效管理体系,医院绩效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00-03

20世纪90年代,国家鼓励医院搞创收以维持医院的经济运营。这种把医院推向市场化的做法,使公立医院转向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大多以收支结余为基础,财务指标为重点,辅以少量的医疗质量考核指标。2009年,以公益性为目标的新一轮医改拉开序幕。2015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发[2015]94号),文件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引导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服务性,既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又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老百姓提供高校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福州某医院自2015年12月以来,围绕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实施了一系列的绩效管理改革。本文通过对改革的进程与实效进行分析,总结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公立医院绩效管理。

一、改革前该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这所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甲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556张,2015年门急诊量46.8万人次,出院病人1.19万人次。现有在职职工人数629人,拥有14个临床科室,20个医技科室,8个医辅科室,15个行政管理科室,1个制剂室,1个实验室。该院改革前的绩效考核制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绩效考核偏重財务指标。临床医技科室绩效考核,是以非药的医疗工作量为基础,扣除部分的可控成本,辅以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天数等财务考核指标;行政管理科室的考核,仅在年末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年度人事考核表,在部门内述职。这种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大大刺激了科主任和科室员工的积极性,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创造非药收入,使医院的非药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医院的财务状况不断改善。但却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科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医保费用也大幅增长。二是绩效管理未进行深入的绩效辅导与反馈。每个月根据考核结果发完奖金,绩效管理工作就结束了,职工感觉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发奖金,忽视了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

二、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改革现有绩效管理制度

针对原有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2015年12月,该院开始实施一系列绩效改革。由绩效管理委员会牵头,绩效考核科负责具体工作,重新建立以工作量为基础,兼顾社会效益、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逐级落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降本增效,向技术难度大、高风险、高责任的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另外,根据PDCA管理循环法则(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构建“绩效计划(P)—绩效辅导(D)—绩效考核(C)—绩效反馈(A)”的动态绩效管理体系(见下页图),保证了绩效管理改革地有效实施。

(一)制定以工作量为基础,兼顾公立医院绩效指标的绩效计划(P)

首先,核定医疗工作量和岗位工作量。我们通过召集专家,对每个医疗行为及岗位进行价值评估,医疗工作量的评估主要参照RBRVS的方法(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考虑风险性、技术性、耗时长短;岗位价值评估标准根据岗位的责任、知识技能、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资格要求等因素确定岗位的价值系数。

其次,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国家对公立医院考核要求转化为医院内部管理导向,层层落实指标[1]。第一步,选择考核指标。在《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中提供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从实现社会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该院选择了48个指标作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这48个指标也是不同职能科室季度和年度考核指标。同时,根据重大影响、相对可控以及有较大改善潜力的原则选择部分关键指标作为临床医技科室的考核指标[2]。临床科室的月度考核指标有:9个社会效益指标(患者满意度、药占比、卫生材料比、检查检验比、每门诊人次医药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医保目录外药占比、住院重症病人比例、基本药物占比),1个服务质量指标(院内感染发生率),4个管理效率指标(平均住院天数、病床使用率、百元医疗收入成本、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医技科室的月度考核指标有:3个管理效率指标(百元医疗收入成本、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固定资产平均服务量)。另外,将可持续发展指标(科研教学、学科发展)作为临床医技科室年度考核指标。第二步,设定指标权重。根据主管部门设定的指标权重,以及2015年该院指标完成情况,对院内指标重新设置权重。对于未达标或者经分析较难完成的指标适当增加权重。第三步,下达职能科室考核指标。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将指标进行分解后下达给职能科室。每个指标,指定1名分管院长承担领导责任。有的指标由1个职能科室负责,比如“全成本核算”指标,由财务科负责;有的指标是多科室合作,比如“床护比”,由人事科和护理部共同负责;有的指标是拆分后由各科室分别负责,如“管理费用率”,拆成“管理费用—人员经费率”由人事科负责,“管理费用—其他费用—房屋维修费率”由总务科负责,“管理费用—其他费用—设备维修费率”由设备科负责等。第四步,下达学科考核指标。由职能科室与学科带头人共同商讨,下达学科的考核计划。第五步,在职能部门的协助下,学科带头人将考核指标下达给临床医技科室。第六步,临床医技科室将考核指标最终落实到各岗位,让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及努力工作的方向。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绩效辅导(D)

绩效辅导,贯穿整个绩效管理循环,通过各种辅导方式,实施有效监控,促进科室和个人顺利完成绩效目标[3]。绩效辅导的方式主要有召开会议、个别指导、专题培训等。如,召开全院中层会议,由院长宣讲此次绩效改革的意义和目标;针对不同考核对象召开专题培训,对整个绩效计划进行细致讲解,辅导大家如何实现工作量考核与指标考核;应个别科室要求根据科室特点展开个别指导。由于绩效改革前,各职能科室没有绩效指标考核,绩效人人平等,因此绩效辅导过程中要注重改变职能科室观念,充分调动职能科室参与绩效考核的积极性,有效化解医院绩效指标的压力。

(三)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绩效考核(C)

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负责的指标特征,分别按月度、季度、年度对学科带头人、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指标考核,绩效考核科则开展工作量考核,考核结果汇总至绩效考核科形成全面的考核数据。

(四)建立多种形式的绩效反馈机制(A)

考核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绩效反馈,总结本轮绩效循环的工作、铺垫下一个循环[3]。反馈的形式主要有面谈、奖惩、改进、调整。面谈,从帮助被考核人的立场出发,与被考核人就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分析差距,听取他们的困难及建议;奖惩,包括薪酬和晋升,薪酬体现在月度和年度的奖励性绩效上,具体做法(见下表);晋升,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个人晋升和获得职业发展机会的考核条件;调整,根据指标运行情况,适当调整绩效目标与指标,使之与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匹配。

三、医院绩效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医院的绩效管理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其一,实现绩效管理由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工作量为基础、兼顾社会效益、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方式转变。各部门不再只重视经济效益指标,更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节约成本、关注可持续发展。比如,该院药学部,原先的绩效考核就是工作量奖励加节约成本奖励。药品销量越大,药学部的绩效越高。绩效改革后,将基本药物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作为药学部的考核指标。这样,即使在药品销售减少的情况下,由于药学部加大临床药学工作,控制好以上两个指标值,也拿到了很好的奖励性绩效。药学部积极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临床医生又有药占比、基本药物占比、医保目录内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医生合理用药,达到控制医药费用的效果,运行5个月全院药占比已下降3个百分点,且仍在保持下降的趋势。其二,调动了职能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原先职能科室只要按规定出勤,大家的奖励性绩效就相同,而现在职能科室的奖励性绩效与指标考核挂钩,职能科室积极主动去落实医院的战略目标。比如,以前工会的主要工作就是逢年过节给会员发福利,将员工满意度指标后下达给工会后,工会积极做好基础员工的沟通工作,了解职工的需求,传达医院的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其三,通过反复的绩效辅导与反馈,及时让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时调控科室及员工不偏离医院的绩效目标,增强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全面的、精确的绩效管理为实现医院战略目标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但也为绩效管理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今后医院将进一步完善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四个维度的绩效指标之间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平衡关系,在下达指标之前,绩效考核科应充分做好前期的摸底与测算工作,科学设定院内绩效指标的权重,并在运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该院是福建省第一批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试点医院,今后可试行把DRGs评价结果应用到工作量评价及绩效指标评价中,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目前改革才實施5个月,医院多数绩效指标已开始朝预期方向转变,医院仍将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值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必要调控。

参考文献:

[1] 应亚珍.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报告[R].卫生经济研究,2014,(10).

[2] 刘昕.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石文娟.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以T医院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hospital reform, a series of hospit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a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in Fujian.Dynam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of achievements plan,achievements guidance,achievements examinat was built, which around amounts of work,public hospi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and basis of the PDCA management cycle rule.Hospit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as made initi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public hospital;performance management;PDCA cycle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猜你喜欢
PDCA循环绩效管理公立医院
PDCA循环应用于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