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农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01:04刘爱华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刘爱华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接着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37-02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远远赶不上城镇,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方面也相对比较迟缓。但是,随着国家政策逐步向农村教育倾斜,在教育资金的支持下,农村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学校的学生也因此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良作用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的对象基本是6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模式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注重具体化与形象化。优教班班通等教育信息技术为农村小学语文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把语文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事物。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靠一支粉笔和教师一张嘴的局面,不仅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还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

如前文所述,信息技术能够改善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会自主感受、学习、思考,运用网络搜集课堂教学需要的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知识库。通过网络世界,农村语文教师也能轻易了解到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状况,更新教学理念。此外,通过网络,还能把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放到网络平台中去,方便跟其他教师、专家探讨,收获经验、总结教训,能够促使农村语文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际,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相对比较孤僻,遇到问题时容易退缩,通过网络,教师可寻找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问题的良方,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人际交往,遇到问题及时跟老师沟通等。总之,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对语文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模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得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印象,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发散了思维,当教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跟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时,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课文理解之上,而对课文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词语和句子。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窄,对许多抽象词句的理解能力较差,此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的意境变化为具体的图像和画面,把静态图片转化为动态的、有趣的影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点,把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在“课文处理”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画面,让学生观看到乌鸦喝水的具体场景,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乌鸦如何喝水”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观看这个直观的画面,学生也能明白“渐渐”等一些抽象化词语的具体含义。再比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山里的孩子对于大海、沙滩、鱼群这些景象毫无感性认识基础,教师语言的描述无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丽壮观的南沙群岛景观。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南沙群岛雪白的沙滩,蔚蓝的大海,成群的鱼儿……通过对南沙秀丽风光的欣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

一本语文教材就是一本微型百科,重点要看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但是,农村学生的家庭文化教育情况及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课本厚重的文化背景难于得以呈现。在二十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为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性材料,笔者最常用到的莫过教学挂图了,但这些静态的图像所能传达给学生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教师的语言描述也常常显得无比苍白。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有效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料查阅方式,向学生展示更加色彩斑斓的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一课,文中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但由于这些历史事件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又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通过教材中有限的语言文字及教师的讲解,无法再现当时的情景,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课堂上,通过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展示相关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我国当时历史情况的了解,把课文学习和当时我国的整个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同时把反映日本侵略者暴行的图片、录像片段、影视资料等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弥补教师示范技能的不足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表现在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师资水平上。长期的农村生活以及原有的受教育程度,使农村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技能难以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日益提高的要求,许多农村教师深感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弥补教师示范技能不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课堂教学中的示范朗读,由于许多农村教师自身语音并不标准,而教师的语音标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音准确度,直至影响学生今后的普通话水平,使得语文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播放标准的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教师再加以强调,便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再如习作教学,由于农村孩子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对习作总有一种畏难情绪,“下水文”成了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辅助手段。然而写一篇优质的“下水文”往往也成为教师备课中一项沉重的负担。通过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源,选择适合的学生作文作为习作课教学中的范文,不仅能弥补教师范文写作能力的不足,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站在学生发展角度来思考问题,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又要融合信息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段连鑫,何绍祥. 楚雄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 ( 5) .

[2]耿彩娜. 用现代教育技术破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27).

[3]潘光辉.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13(7).

[4]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