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

2016-05-30 01:04严素蓉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语言数学课堂教学

严素蓉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39-01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与此同时,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们都在思考:课改,到底要改些什么?对于数学学科来讲,课改又要怎样体现数学独有的魅力呢?在我们学校就提出了“八字教学法”的课改模式——“学探助导,建练悟清”。其核心思路就是先学后教,学生互学,教师引导。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成了学生,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发现探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此,教学的核心应是让学生参与到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构造一个“简约”的数学课堂。

从教学过程来看,简约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清晰的,扎实的,易于理解,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从教学语言来看,简约的数学课堂,教师语言应是言简意赅,直白而富有哲理的。教师的每一个期待的眼神、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情的熏陶,爱的鼓舞,无声语言有时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无声胜有声”,课堂上老师总是用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更要来到每一组学生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发言、参与研究、成为小组一员。在看似不经意间,教师以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给学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无声语言给课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教师切忌代替学生说出思维的过程,表达出知识的语言,要把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将课堂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的平台。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种富于哲理的语言。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美有时毋需用言语去赘述,只能用感觉去体验,去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科学地向学生传递这种美。

从教学内容来看,一节课上传授的知识点不宜过多,这样学生容易掌握。教材可以重组,但在教材的重组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维。在教材的挖掘上更不宜过深过广,切实把握好一个“度”字。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理想课堂所追求的简约化,并不是单纯地简单化,它是一种教学的策略。简约的课堂教学,使情节明快、集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可以避免繁杂的情节造成教师的调控失衡而顾此失彼,可以避免使学生因应接不暇而思路混乱。“大道至简”,数学课堂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境界,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尽显“大气”的课堂。

课改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并非让教师“不讲”,让学生放自任流。相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规定:“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过于”一词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对“讲授”并非完全否定,只不过要把握讲的时机,讲的数量,注意讲的艺术,“该出口时就出口”,要大胆地讲,要精要地讲。

简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语言简练了,教学环节清晰了,媒体的使用更为得当。尤其是师生的课堂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学生不再是听课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今天,我们的教学正走向简约,但不是简单。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需要每一个老师的思考。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数学课堂教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