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人文化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2016-05-30 01:04李岸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现状分析

李岸

摘 要:当代大庆人的文化价值观可谓优劣杂陈、喜忧参半,主要表现为:开放与封闭并存,包容与排外同在,进取与惰性相连。只有面对现实汰劣扬优,方能弘扬优秀传统,利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大庆人;文化价值观;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17-02

大庆曾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世人瞩目,大庆人也曾以此为自豪。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大庆人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清醒的审视和客观而理性的分析,这对于大庆未来发展的文化环境的营造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庆人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在以下三个既对立又统一的三个方面。

一、开放与封闭并存

当今时代,我国已经大踏步地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突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倡导并实行在公开、公平和公正基础上的开放式竞争。但是,在很大一部分大庆人的思想意识深处,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自己并主导自己的儿孙固守油田这块看似“旱涝保收”的“田园”,自己的工作、生活福利甚至生老病死、婚姻恋爱等家庭私人事务等都高度依靠油田企业,并且把自己工作的油田当成唯一生存和发展的依靠,不能、不敢也不愿走出大庆。这在2014年4月开始至今仍然没有结束的大庆油田招工风波可见一斑,这一事件,见证大庆人的封闭意识之深、之强。大庆油田是一个自循环系统,计划经济体制把很多思维和做法都框住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点一直没有太大变化。虽然现在也提出要开拓海外市场,但在大环境和体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很难走远。

仅从大庆油田的招工情况,就可窥见一斑。原来大庆油田对于毕业于本科院校的职工子女,几乎是照单全收,大庆人称之为“大兜底”。2014年以来,根据中石油集团的政策,大庆油田的招工形式有了新变化:毕业的大学生只有一本和石油类主体专业二本的职工子女可以马上签约,石油类主体专业三本和通用专业二本、三本的毕业生子弟不能直接签约,而要通过相关考试后,回技校培训再上岗。这一招工新政让多年以来的“自循环”体系打破,引起部分长期在相对封闭环境下工作生活的职工的恐慌,一部分老职工到油田公司大楼前抗议,他们纷纷要求油田给个说法。尽管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但在大庆,这一制度从未产生过实质影响。即使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国企改革中,仰仗丰厚的石油资源,大庆油田也仅有少量员工被买断工龄。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沈阳般剧烈阵痛的变革,对于大庆人来说始终是遥远的故事。

这个城市有自己强大而独特的运行法则:“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大庆人把工作分三种:正式工作、市政和没工作。“正式工作”就是在油田公司上班,市政是在政府部门,其他做生意的或开出租的都叫“没工作”。三种工作连在一起,形成一条大庆独有的职业“鄙视链”。这也导致大庆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的普遍苦恼,即使是到这几年了,互相都要找个石油公司的,依旧是绝大多数父母坚持的原则。在市场化的大趋势下,还出现这样封闭性十足的事情,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大庆虽然是一个移民城市,但大多数移民来自于较为偏僻、相对封闭的地区,在这些移民的深层意识中那种安土重迁、封闭保守的小农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表现为因循守旧,害怕尝试新东西,害怕因变化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它与积极流动、开放进取的现代市场意识还在不断地进行博弈。

二、包容与排外同在

包容是大庆的文化基因。大庆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回顾大庆的城市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的过程。正是这种包容的文化价值,铸就了大庆特有的城市精神。从1960年进行开发会战,就有几万名转业军人、石油工人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大庆。改革开放以来,大庆又广纳英才,从全国各地吸纳了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王启民、李新民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大庆特有的这种人口构成,既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又横向覆盖了广袤的东西大地。在开创伟大的石油事业中,西北人的粗犷豪爽、精明能干,江南人的细腻温婉、精心缜密,西南人的刻苦勤俭、不畏艰难,东北人的大公无私、义薄云天,各种差异之中有相同,相同之中有差异的文化价值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从而淬炼出新的大庆文化价值观,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可以说,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原因之一。

作为一座资源型、开放型城市,大庆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接纳了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随着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每年约有4万外来人口进入大庆,目前大庆总人口363万,其中外来人口已达83万。这些外来人口怀揣梦想而来,在这座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里,演绎不同角色、创造各自价值,成为推动大庆繁荣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等高校的引进迁入,以及大庆师范学院、大庆职业学院、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建设发展,将不同的先进的大学文化和包括“北大荒精神”在内的优秀民族精神融入大庆城市精神中,提升了大庆市文化品位和档次。

大庆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拥有41个民族的新兴移民城市,大庆文化融合了黑土文化、石油文化、关东文化、西北文化、军旅文化、草原文化等诸多文化。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共生共存、和谐相融,通过博采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魅力独特的大庆文化。但是,我们在看到这种大度包容、充满活力的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不能忽略在一定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或场合还或多或少存在的不包容甚至是排外的文化價值观念。比如在大庆人普遍重视的“老乡”情义,以地缘的远近为核心,组成不同的“圈子”文化。在“圈子”内可以“称兄道弟”、可以无原则地迁就甚至可以“助纣为虐”做帮凶。交友体现出这样的封闭观念,在“结亲”上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庆的青年男女谈恋爱、结婚,周边的同事、朋友和亲戚尤其是家长往往要询问一个问题:对方家是哪里的?父母是不是油公司职工?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恋爱结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出发点虽然有种种现实的功利性的考虑,但主要的还是潜意识里的排外观念起了主导作用。

如果说大庆过去的辉煌得益于多元文化的共融,那么大庆要创造出未来的辉煌也必须要得到多元文化的支持,这要求大庆的文化价值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应当是高度丰富和高度开放的。

三、进取与惰性相连

回溯历史,大庆人始终都在以不甘人后、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激励自己,攻坚克难,勇创一流。“有红旗就扛,有排头就站,有第一就争,有金牌就夺”,它反映的是大庆人勇创一流的胆识和气魄。20世纪60年代初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创业群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身体力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铁人精神由此诞生。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发出了气势豪迈的誓言:“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展现出为祖国石油事业勇于担当的“闯将在此”的豁达胸怀,“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開发之路”这样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勇气。大庆人正是依靠王启民那种敢为天下先、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二次创业站排头,再造了大庆的辉煌。大庆“新铁人” 李新民,在大庆油田打井数量减少和国内钻井市场相对饱和,油田庞大的工程技术队伍经受生存考验,面对困难,他勇于进取,铿锵作答:“难。但,走出去,就得豁出去!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就没有树不起来的旗!”

三代铁人,共同实践着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伟大魂魄。铁人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神奇。大庆人的“三超”精神就展现了具有世界眼光,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在看到这一切辉煌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正是因为大庆既往的辉煌光环、相对安逸的工作生活环境、不算丰厚但相对稳定的薪酬待遇,反过来又造成大庆人积极开拓进取动力的丧失,为自己的惰性行为赢得了借口。相对稳定的安逸的条件,导致个体外在生存和发展压力的减弱,丧失了继续奋斗的愿望,满足于现状。失去“市场需求”的推力,导致大庆人整体的思维和行动的惰性,认为“这样就很好”,形成一种自得其满的心态,在自我认知中习惯看优点、讲长处,陶醉在过去的辉煌中。

我们也必须正视在大庆油田和市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层臃肿而带来的缺乏主人翁意识,人浮于事、消极懒散、得过且过、不求进取、毫无作为,每个人都循规蹈矩,对组织事务漠不关心。有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你能改变”的精神。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有的工作状态不佳、精神萎靡不振,上班等下班、周一盼周末,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此,滋生的一种社会心态就是个体惰性汇聚成了集体惰性,进而异化成了社会惰性。多数人热衷稳定而不是冒险和创造,沉迷于享受而不是追求和拼搏。大庆子弟给外界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贪图安逸甚至好逸恶劳。所以,有的企业招聘员工时,一听说是大庆子弟,大多持怀疑甚至是厌恶的态度也就并不奇怪了。在大庆,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慨:“就算是死,我也要死靠在大庆油田内!”“靠在大庆油田内”,就是靠的“少劳而获”甚至是“不劳而获”。究其本质,其反映出很大一部分人主动自觉的进取意识的缺失、贪图安逸甚至好逸恶劳思想的膨胀,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病症,发展成为普遍的社会惰性。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观现状分析
料理机设计之我见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中西文化价值观下的真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