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 氍毹争辉

2016-05-30 10:48黄溪
上海戏剧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灯记姚瑶婺剧

黄溪

12月16日晚,上海降温,入夜的气温已在冰点以下,然而在宛平剧院内却是热气腾腾,19岁的女孩姚瑶陪奶奶去看家乡戏,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复排的婺剧《红灯记》。在演出的过程中,台上激情四溢,台下掌声不断,老奶奶一边流泪一边喊好,姚瑶也被感染得激动不已。第二天,姚瑶约了好友茜茜来聊戏,对话中透露出她们对戏曲难得的关注,还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机敏和锋芒。

姚瑶:昨天晚上,我奶奶拉我去看《红灯记》,浙江婺剧团演的,演出真棒,奶奶一边流着泪一边拍手叫好。散场回家的路上,她老人家还意犹未尽,不停地念叨这戏唱得怎么怎么好,说她是看金华戏长大的,只是到了上海后看不太到,因此每回有婺剧演出不管多远她一定得去过把戏瘾,那兴奋劲儿像一下年轻了几十岁!其实我也挺开心的,《红灯记》电影版以前看过,但看舞台演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特棒。

茜茜: 真的?

姚瑶:先不谈戏,一看说明书我就惊到了,你猜到头疼也猜不到演员阵容:8位国家一级演员5位二级演员替2名90后主演当配角!谁见过这样的组合?绝对是剧坛佳话啊,重点是整台演出主角到位配角出彩真是相映生辉!最特别的,要数那位扮李玉和的演员,他叫李烜宇,今年23岁,比咱们才大4岁,听说他原本是一名大学生,爱戏爱疯了,辍学直接下海。下海不是做生意,是一头扎进剧团学戏了,更想不到的是才两年多就上了舞台,演出的竟然是难度极高的《红灯记》,还是绝对男一号李玉和,你说神不神吧?我跟你说,散场我去后台看过,卸妆后这李烜宇真的好帅!

茜茜: 看你眉飞色舞的,以为我啥都不知道?昨晚我也在剧场。

姚瑶:你也去看了?怎么不早说呢,害我白做半天广告。你说李烜宇他演得怎么样?

茜茜: 你说的那帅哥吧,还算中规中矩。

姚瑶:要求别太高好不好?我奶奶说了,跟电影里的李玉和比,也不“推板”(差),李烜宇嗓子好,韵味好,扮相好,身段好,是“四好学生”!听到没,这可是老戏迷的声音。

茜茜: 你说得这么好,找我到底什么事啊?

姚瑶:这话不得从头说起吗?看完戏,我就觉得这素材完全可以做一篇特写啊。

茜茜: 你新闻系的高才生,做一篇特写还不是小菜一碟,我能帮你什么忙啊?

姚瑶:别谦虚了,你戏剧文学专业的,戏曲理论可是强项啊,我这篇特写,涉及京剧、婺剧方方面面……

茜茜: 上网百度一下全有了。

姚瑶:查过资料了。这婺剧传世400多年,它有500多个剧目数以千计的曲调,真是江南奇葩,梨园一绝啊。放下历史,单说艺术基本功,文戏武唱、武戏文唱的绝招在全国同行中也是名列前茅。他们一年下基层巡演几百场,还应邀去英法美日德、东南亚、南非、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光写这些还不够,我还想知道,在戏曲并不景气的这些年,他们是怎样地坚守怎样地追求?剧团领导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带领如此优秀的团队?剧团的老师们怎么会有那么开阔的胸襟潜心培养下一代?剧团的青年演员为什么会如此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商业化娱乐化喧嚣的时候为何能甘于寂寞刻苦练功?老师们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青年演员成名成家后能不能坚持理想一路向前直至炉火纯青?他们这一路走来经历过多少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些都是网上查不到的,需要实地采访。

茜茜: 哇,我要对你刮目相看了。姚瑶,你告诉我,究竟为什么要做这篇特写?

姚瑶:我就是想告诉咱们的同龄人,追求理想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小浪漫小苹果小鲜肉!

茜茜: 我只想问主演一个问题,关于《红灯记》的,为什么全国几十个剧种移植这个戏,都演不过京剧?

姚瑶:这个问题提得好!

茜茜: 其实,也不是我第一个提出来的,很多戏迷包括业内人士都有这个疑问?但我想听听李烜宇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姚瑶:那你先跟我说说之前大家怎么说?

茜茜: 地方戏向京剧学习《红灯记》,要追溯到“文革”,那年代,戏剧界除了八个样板戏一无所有,更荒唐的是要求地方戏移植样板戏必须原汁原味,依样画葫芦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否则就会犯政治错误。重压之下,谁敢越雷池半步?于是比着“样板”原封不动照搬照演,花再大力气下多大功夫终究只是模仿秀,你说这种削足适履的克隆产品艺术质量能超过原作吗?

姚瑶:以前那是被捆住了手脚,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已经是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主旋律。

茜茜: 没错,唯有改革才能生存,唯有创新才能发展。事实上,地方戏超过京剧的先例也很多,如黄梅戏《天仙配》不输京剧《槐荫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魅力也超过表现相同故事的京剧《柳荫记》。咱们得问一问李帅哥,在继承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创新?能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婺剧这门古老的艺术顺应时代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姚瑶:你这要求是不是有点高了?

茜茜:不是说响锣还得重锤敲吗?不敢迎接挑战的演员是成不了艺术家的。

姚瑶:行!就这么定了!

猜你喜欢
红灯记姚瑶婺剧
京剧《红灯记》
头发保卫战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关于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京剧中的思政:样板戏《红灯记》之重逢
姚瑶教授简
童年的白纱裙
浅谈《红灯记》成败得失
作品推介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