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玩笑

2016-05-30 10:48有令峻
滇池 2016年1期
关键词:老石沙家浜老战士

有令峻

老石退休前是一家刊物的老编,即编辑,还是教授级的编辑。平时也爱写点儿东西。退休之后,喜欢上了给老八路军老解放军战士和先进人物写纪实文学,已写了发了好多篇,还出了几本书。又有事干,又给老革命们做了好事,还挣了稿费,自觉挺有成就感。

8月下旬的一天,老石接到单位老干部处女处长的电话,却是要他参加老干部局组织的老战士合唱团。老石一听就有点儿打折扣:“我正在采访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中金门战役的老战士,写一个纪实文学《九死一生》。如果参加了老战士合唱团,每周去参加活动,我这个时间可能保障不了。”

女处长说:“老石,咱们单位,我数了数,能参加老战士合唱团的,也就是你了。你的本事我还不知道?如果你不能参加,咱们单位就是空白了。你就支持一下我的工作吧。”

老石向来吃软不吃硬,听女处长这么一说,就说:“那,我就先去看看吧。看看情况再说。”

女处长说:“老干部局还发了报名表来。不是报上名就是合唱团的团员了。他们还要测试一下呢。”就从网上把老干部局招收合唱团员的通知和报名表给老石发过来了。老石一看,上边有“原部队番号”、“退伍前职务”、“退伍时间”,只觉得挺亲切的。只是通知的标题写错了一个字,把“招收”写成了“召收”。晚上,老石把报名表下载了下来,就在电脑上填写。

在“在艺术经历”一栏中,老石简明扼要地填上了:“1971—1972年参加部队军宣传队,担任合唱、舞蹈、京剧《沙家浜》演员。会唱200多支老歌。后担任独立营宣传队队长,指挥全连、全营大合唱、二三部轮唱。曾获得军级文艺汇演奖。25岁时担任一家大型企业的厂工会副主席,分管厂文艺宣传队,并担任舞蹈、狮子舞等演员。京剧《沙家浜》选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军民鱼水情》《飞兵奇袭沙家浜》等演唱至今。舞蹈和京剧基本功一直坚持晨练”。在“建议”一栏中,填上了“因本人退休后还有事做,合唱团如演出时,能否给本人留 5分钟的演出节目,本人自带光盘,不要乐队伴奏,演唱原调《沙家浜》选段,绝对给合唱团争光。本人可以参加预演和彩排。”

然后,把表格发到了老干部局 A处的电子邮箱。

隔了几天,老石收到了老干部局 A处发来的短信:9月 16日下午两点,在某某路多少号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楼大厅参加测试。

老石想,嗨,这还用测试吗?又想,你不用测试,那别的老兵就不用测试了吗?好了,顾全大局,去!

为了参加这次测试,老石连着三天起了个大早,骑自行车跑出去 10华里,来到郊区一座山下边的杨树林子里吊嗓子,把树上的花喜鹊、麻雀、电线上的燕子都惊飞了。因不知测试唱什么歌,先“咿咿咿啊啊啊”地喊了喊,练了练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心爱的土琵琶》。这支歌,老石唱起来很拿手。然后,又练了练《沙家浜》的选段。这几段戏,老石已唱了 40多年。每年单位上的联欢会,或外出参加联欢活动,老石的演唱都会激起观众们的热烈掌声。特别是《沙家浜》选段《飞兵奇袭沙家浜》,又叫《奔袭》,光盘上还是交响乐伴奏的,很有气势。

早上喊喊嗓子,对白天或晚上的演出太管用了。

测试的那天上午,老石提前做好午饭,匆匆吃了后,只在床上躺了半个多小时。没敢睡着。本来,老石的习惯是每天都要午休一个小时的。在单位上班时,老石也从不迟到。去参加什么会议,也都是提前到达。虽只当了七年兵,却一直保持着军人作风。临行前,换上了洁净的体面的衣服,还用电动剃须刀刮干净了胡茬子,对着镜子看看,行,还挺精神。因从家到老干部培训中心有大约 30华里,要坐 20多站公交,中间还要换一趟车,老石就提前一个半小时背上包出了门。包里,装了两个《沙家浜》的伴奏光盘。

到城市南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附近下了公交车,又走了一段路,才见前边还有一站,方知早下了一站。下回来,就在这个站下。反正走走,也不累。老石是第一次来老干部活动中心,上了二楼,进了大厅,见里边已有一位中年(也许是老年)女士,正在低头看好像是一张歌单。自己是第二个到的。那女士,看上去不太像个搞艺术的。

女士挺大方,问他:“你也是来参加老战士合唱团的?”

老石说:“对。”

女士又问:“你以前唱过歌吗?”

老石说:“唱过。”

女士又问:“唱过多少?”

老石笑笑说:“不少。”

女士斜了他一眼:“不少是多少?”

老石笑得更大了点儿:“反正不少。”

女士又问:“你识谱吗?”

老石说:“识。”心想,我从 13岁上初二时就无师自通地能唱简谱呢。我 12岁时就能用没变声的嗓子唱女高音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我从 5岁就登台演出呢。1976年还差点儿上了师范学院的音乐系。

女士看看手中的那张纸,皱皱眉头说:“测试中还有一项识谱呢。”

老石说:“噢。”

老战士们陆陆续续地进来了,足有 80多人。年龄大的有七十七八岁,估计有的是志愿军老兵,大叔辈的了。年轻的也得 60岁左右。其中还有十几位女士。女士们都精心地打扮了一番,但总是岁月不饶人了,当年女战士的英姿飒爽,已经看不出多少了。

老战士们中有认识的,就三三两两在一起亲切地交谈。不认识的,坐到一起,也互相问你原来是哪个部队的?从哪个单位退的?一下子就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这些老战士,老石一个也不认识。

过了十几分钟,主席台上坐上去了两个人。一个中年人,大个子,主持人介绍是老干部副局长,也是个转业军人。另一个,六十五六岁,瘦瘦的,高个子、花白的短头发。副局长介绍,他是我们请来的老战士合唱团的团长,原在某某部门工作,是某某级的干部,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他的音乐作品,最近在整理,准备出一本书。

副局长热情洋溢地说,今天老战士合唱团就正式成立了。在排练一段时间之后,还要到基层去演出,做一些公益活动等等。又说,请老同志们回去后,转告一下喜欢唱歌的老战士,他们随时都可以来报名参加。我们的队伍还要进一步扩大。

这时,从外边走来了一个衣裙飘飘的年轻姑娘,径直去坐到了主席台上。她是合唱团从音乐学院请来的音乐老师、艺术指导、硕士。

接下来就是测试了。

副局长拿了一叠登记表,一个一个叫名字。叫到了名字的老战士,每人上去唱一两句自选的最拿手的歌。再到姑娘音乐老师那里试唱两三句乐谱。

已有十几个老战士上去唱了。只有两三个比较像回事,其余的都不行。有个 70多岁的老战士唱的基本上没有共鸣音。还有两个女老战士,唱了几句,都没听清她们唱的什么。

这时,老石座位前边的一个老战士拿了一份乐谱,有点儿着急地让老石唱给他听听。老石哼唱了两句,这支歌有点藏族民歌味儿,又小声给他把前四句唱了两遍,就听副局长叫自己了。

老石从容不迫地走上去,转过身来,目光平视,开口就唱: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老石听着,自己的歌声在大厅上空声声回响,其效果不次于刚才唱得最好的那两三位。特别是第一个“西”字,唱得又响又亮,底气特足。老石把这叫做先声夺人。

本来每个人只唱两句,副局长就叫停。老石一口气唱了四句。

老石转身刚要走,那个团长突然叫住了他:“你这登记表上写着你会唱京剧,你唱两句听听!”

老石想,嗨,这才是我的强项哩!我这京剧,可不是业余爱好水平的。稍一定神儿,冲口就唱道:

“飞兵奇袭沙家浜,

将尖刀直插进敌人心脏,

打他一个冷不防!

管教他全线溃乱迷方向,

好似汤浇蚊穴,

火燎蜂房!”

本来是让唱两句的,这一段“西皮快板”不好停顿,副局长也没有叫停,老石一口气就唱下来了。有点儿遗憾地是最后一句“此一去”后边的那个“嘎调”“呀”没能唱,要是唱了,绝对震一大片。

老石看看老战士们,心想,这里面会唱京剧的会有几个呢?老石又到那个姑娘老师那里去测试识谱。姑娘老师递给他一张歌谱,老石看了看,就哼了起来。姑娘老师听了,笑着连连点头。

本来,副局长说了,测试完了的可以走了,也陆陆续续走了几十个,但还有四五十个没走。好像大家对今天这个活动都觉得挺有意义的,都觉得这气氛挺温馨的。原先的陆海空三军官兵聚在一起,感到很是亲切。战友嘛!老石也觉得好像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还取出数码相机拍了十几张。

老战士们全部测试完了。老石觉得男老战士中,只有六七个水平不错。女老战士中也只有两三个马马虎虎。

这时,副局长又讲了一段话,然后精神振奋地说:“最后,全体起立,我们合唱一曲《解放军进行曲》!我来指挥!”

姑娘老师在一边弹起电子琴伴奏。

老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昂首挺胸,加上好多人嗓子不错,这歌唱得很是带劲儿。这么一唱,副局长这么一指挥,倒把老石的指挥瘾勾起来了。

当年,老石指挥全连唱三部轮唱《我是一个兵》,在全营歌咏比赛大会上拿了第一名。老石不只给全连教歌,指挥全连唱歌,以及拉歌,还教会了全连唱京剧现代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智取威虎山》选段)、《临行喝妈一碗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红灯记》选段)、《自从退休离上海》(《海港》选段)、《一番话说得我又愧又恨》(《龙江颂》选段)。这京剧指挥起来跟指挥唱歌大不一样,不会指挥的一比划就乱了套。老石前些年还写了一篇散文《军歌》在《光明日报》上发过。每次独立营开大会,大会开始之前,都是老石,那时是小石、石班长先上台去指挥全营几百名官兵唱《东方红》。大会结束时,开始几年唱《大海航行靠舵手》,1971年 9月 13日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汉摔死之后,改唱《国际歌》。这唱《国际歌》,是毛泽东主席倡导的。《国际歌》不好唱,也不好指挥。一它是洋歌,四四的拍子,4和 7半音不少;二它开头的“起来”是从第四拍起唱,前两个音是“5 i”。起不好就起高了。战士们的嗓子大都不太高,起高了起低了唱出来效果都不好。但老石却指挥得很准确、很到位,且调门起得正好。每当指挥全营唱《国际歌》,听那几百名官兵嘹亮庄严的歌声在会场上空声声回荡时,老石就感到格外神圣,格外自豪。

一支雄壮豪迈的《解放军进行曲》唱完,副局长意犹未尽,说:“我们再唱一个《打靶归来》!”

这时,老石忍不住了,快步走上前去,说:“局长,我来!”副局长好像没听见,仍伸开双手,准备开始。老石轻轻碰了一下副局长的左胳膊,说:

“局长,这个我来!”副局长让开了。老石在心中迅速定了一下调,伸开双手,做

好指挥的准备:“日落西山……预备——唱!”姑娘老师在一边弹起电子琴伴奏。全体老战士,包括站在一旁的副局长、团

长,一起唱了起来。

老石边指挥,就像看见了当年一队队佩戴着红五星红领章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年轻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在灿烂的晚霞中走来……

老石指挥唱歌,不是一下一下机械地打拍子,而是根据歌曲的内容、风格来指挥。在指挥中还加一些“破格”的舞蹈手势及挥拳、踮起脚尖等动作,以鼓动演唱者唱得更带劲儿。

唔,太棒了! 40多年了,没有指挥唱歌了。参加了老战士合唱团,经常感受一下这种气氛,也是很温馨的,很激励斗志的!

唱到最后的“一二三——四!”时,老石把右手举高,在“四”时把拳握紧,猛地一挥。定格。

棒呀!这支歌唱完之后,测试活动就结束了。老石背上包刚要走,一个高个子女士走了过

来,问他:“哎,你不是石大山吗?”

老石一时没认出这位女士是谁,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地搜寻:哇哇,这是谁?一边说:“啊,是我。您好!”

女士见老石没认出自己来,有些不大满意地说:“你原先不是省三厅宣传部的吗?”

老石一下子想起来了:“啊对,您也当过兵啊?”哎呀,快 30年没见了。

女士笑了:“没当过兵能上这儿来吗?”又说,“没想到你还真有两下子。原先是干专业的吧?你还会什么?”

老石笑笑:“还会不少。”

女士又说:“在省三厅时怎么没听你唱过呢。”转身走了。

老石看看她的背影,想起,这位女士刚才测试时唱得比较一般。又想起,她还是老副厅长的女儿。1982年自己还跟那位老副厅长到东边的一个城市出差检查过文明建设呢。老副厅长是位老八路,老革命,人很好,也有一些关于他老人家的笑话。老人家十几年前去世了。

老战士们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有几个在与副局长交谈。老石正要走,忽又想起一件事,转身去问仍坐在主考台上的团长:“下次活动,什么时间呢?”

团长面无表情地看了看他,淡淡地说:“你等通知吧。”

老石这才有点儿所悟,唔,今天只是测试,还没批准呢。

走在去公交站的路上,老石回想起那个团长淡淡的表情和语气,心中多少有一点儿预感。又想,自己上去替副局长指挥了一支《打靶归来》,是不是有点儿唐突了呢?又想,管他呢,又不是替他做了一场报告。唱歌嘛,娱乐活动嘛,谁指挥不都一样?在军宣传队时,平时谁有什么特长,都还喜欢露一手呢,大家皆拍手叫好。队长就说过,在宣传队,大家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才越多越好。队员们越有本事,节目的艺术水平才越高。

回到家,老石仍写那个老战士的纪实文学《九死一生》。还打电话给三个原一块儿在军宣传队的战友,问他们愿不愿意参加老战士合唱团,还把“召收”通知和报名表从电脑上传给了他们。其中,有个女战友是军宣传队的报幕员,现在叫主持人,个子有 1米 70,形象端庄。她的普通话说得尤为出色,既标准,又清脆动听。如果她来当老战士合唱团的报幕员,那就太震了。

测试后的第三天,老石想起那个团长淡淡的表情和语气,仍隐隐约约地有一点儿预感。老石是属兔子的,双鱼座。这老兔子的好多预感都验证了之后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阵子,到客厅里给茶杯加热水,对老伴说了一句:“这个合唱团啊,我估计,很可能是你越有本事,人家越不要你。”

老伴说:“你行了啊!又不是上前线打仗。”

下午 5点多钟,老石的手机“嘟嘟嘟”来了短信。老石打开一看,一股子火苗从心底里一下子就窜到头顶上去了。

短信是:经研究,您没有被老战士合唱团录取。建议请您报名参加老干部合唱团培训班等等。

哈哈!如果我这样水平的人都不能录用,那天参加测试的老战士连五个人都留不下。五个人他能组织一个合唱团?我、我还需要参加什么培训?

老石本不想搭理这事了,可一股火拱着他,气得他手都有些哆嗦地回复了一条短信:

“你们录用老战士合唱团员是什么标准?给我发一个过来!我 40多年前就是军级宣传队的!你们的什么老干部合唱团培训我不参加!你们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第二天上午,老石仍气愤难平,又发了一条短信:“你们是典型的武大郎开店!”

又想,用武大郎开店比喻那些妒贤嫉能的不怎么样的人,实在是大大地冤枉了武大郎。《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是个非常忠厚、善良、勤劳、老实的人。据有的人考证,历史上的武大郎还是个非常廉洁的县官。

短信发过去后,对方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估计也不敢回。这些离退休的老干部,早已功成名就,告老还乡,他们怕谁?他们提意见,年轻的在位的人得老老实实地听着。

对方不回,老石的火仍压下不去,又发了第三次短信:“回答,你们的录用条件!”

老石也知道,对方是不会讨这个没趣的。

如果在建国初,那些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兵碰上这类事情,很可能得打上门去了。

他又突然想起,自己还联系了三个战友,让他们报名参加老战士合唱团呢。干脆拉倒吧!老石忙又给三个战友发短信,打电话,说算了算了,真是瞎忙活,白浪费时间。

老石甚至想,明天我就去老干部活动中心,找到管事的,提出一个要求:你们从音乐学院请五个教授来当评委,我要跟团长比赛五个项目:1、每人唱五支老歌。2、每人唱五段现代京剧。3、每人指挥五支歌。4、每人读唱五支新歌的曲谱。5、每人写 5篇各 500字的关于论述歌曲的文章。简称“五五比赛”。如果每人再做五个舞蹈动作,比如:正踢腿、后踢腿、变身跳、平转8圈、拉腿蹦子 8圈。就是“五六比赛”了。

又想,算了算了,别没事找事了!别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老石又把这事打电话给单位老干部处的女处长说了,也算有始有终吧。

第二天一大早,在院内操场上活动练功时,心直口快的老石又把这事对几个老人说了。一位80岁的老教授笑着说:“你呀,问题就出在替那个副局长指挥唱歌上了!”

老石想,也许吧。又想,当局长的,气量还不至于如此狭小吧?

隔了一天,老石仍“提起栾平气难按(《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段)”。已是晚上 11点,准备睡觉了,又提笔给老干部局的正局长写了一封信,简述了上述事情。信中又写上了“开国际玩笑”、“武大郎开店”。

对这个局长,老石没有见过,但名字久闻。早在 30多年前,老石在一家报社当文艺副刊编辑时,给当时还在县里当干事的这位局长发过几首小诗。前年,老石给一个在大山里修水库植树的老农民先进典型写了一个纪实文学《深山愚公》,寄了一份给这位局长,请他转给一家刊物。这位局长很负责,把稿子转给了那家刊物,刊物也把稿子给发了。老石为表示感谢,还给局长寄了一本自己写的书。

老石把信复印了一份,留了个底。为了保证信能寄到,还到邮局挂了个号。

给局长寄了信也就寄了,老石也没指望老干部局的人再打电话请他去参加老战士合唱团。你就是八抬大轿来抬我,我也不去了。我自己的事,还忙不完呢。

一天,一位外地的朋友来电话,老石忍不住又说了老干部合唱团的事。这位朋友哈哈大笑着说,哎呀老兄你太较真了。那个合唱团,你根本就不该去。

唔,一语点醒生气人。

老朋友又说:“你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吧!”

老石虽把这事放下了,但还想弄明白那个老战士合唱团的团长到底是何方人士,有多大的本事,在音乐上有多大的造诣。

他打电话问了好几个人,对方都说不知道。隔了几天,他又想起了一个朋友,打电话问他。这个朋友想了想说,我认识他,我们原先一个单位的。

老石说,嗨,我还真找对人了。就问,他有什么特长?嗓子好吗?是男高音还是男中音?会作曲吗?会乐器吗?会指挥吗?会唱京剧吗?会跳舞吗?哈哈!他原在哪个文艺团体干过?

那个朋友一一做了回答。

老石心里就明白了。

又过了几天,老石突然接到了老干部局长打来的电话,说他前些日子出发了,老石的信刚刚看到。又说,石主任,别生气,我了解一下情况。

之后,也就没有消息了。

只过了两天,老石应邀去东边的一个城市参加一个活动,还上了主席台,讲了话,有点儿小小的风光。晚上聚餐时,与会的朋友有的上台去唱流行歌曲,有的去朗诵诗作。老石也忍不住了,上去唱了一段京剧《沙家浜》选段《飞兵奇袭沙家浜》,情绪饱满,酣畅淋漓,边唱还边做动作,激起与会者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叫好声。唱完后,有一个挺精神的大学生小伙子还走过来,恭恭敬敬地要拜师学唱京剧。

老石感到很是高兴。

猜你喜欢
老石沙家浜老战士
沙家浜、蕈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夜半巨响
老战士
称呼
亲亲沙家浜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
老实人不是好欺负的
一腔热血慰英烈——记抗美援朝老战士郑尚元
闪光的“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