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战争的历史回顾和现实思考

2016-06-01 19:49李文增
世界文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布雷顿战争货币

李文增

一说起战争,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通过枪、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军事武器开展的军事战争,而货币战争并不被人们所熟知。货币战争主要是以货币作为武器,有关国家通过自己的货币币值升值或贬值来得到利益最大化的重大经济博弈活动,当这种经济博弈非常激烈或非常大的时候,就可以说是发生了货币战争。货币战争属于经济战争的范畴。例如美元与欧元、美元与日元、美元与人民币等货币的经济博弈关系,都可列入此范畴。货币战争其实质是通过货币的币值升值或贬值来影响一国或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是无硝烟的经济战争。在货币战争史上,较为突出和典型的如1975年之后形成的“石油美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亚洲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实施QE等。货币战争对我们的国家、地区乃至个人的经济生活之影响,均不亚于某种军事战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货币战争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现代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货币战争,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黄金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为了更好地配合军事战争,也为了能在战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所发动的一场货币战争,是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无序状态。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之下的货币金本位制度基本崩溃,英镑的地位也受到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利用其军事强权到处侵略,占领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后,就向这一国家或地区输出纸币以强行掠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财富,从而造成经济金融秩序的极其紊乱。“二战”总归会结束,而战争结束后的金融货币体系如何,对当时的经济强国美国至关重要,对战后经济急需恢复的各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不久,已经看到胜利曙光的各国政要就开始设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召集国家当然是当时经济最强国美国,地点选择在了风光秀丽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度假地——布雷顿森林中的华盛顿山度假宾馆,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就此酝酿并最终诞生。

“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日是战败国,国民经济破坏殆尽。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增,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美国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核心的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国际经济复苏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战后美国对外战争不断(包括20世纪50年代之后先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逆差,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使美元不断贬值,从而使美国以美元为中心维护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乃至国际经济金融的霸主地位的货币战争受挫,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石油美元与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一直是美国的命根子。1972年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美元在世界金融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之后,如何确保美元霸权这条命根子?美国政府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美元作为国际原油市场唯一的定价和结算货币,这样就可以保证世界对美元会有着大量的需求,届时美元即使没有黄金储备撑腰也可在国际市场大量流通,从而使美国获得利益。

1975年,“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寻找到了与原油挂钩的机会,即通过与欧佩克中的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大国多次磋商,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交易的协定,使美元成了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

这一招很厉害,即你可以不买美国货,但你不可能不买石油,而你买石油就需要用美元。因此,美国通过在石油美元上做文章,使美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继续影响着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进程。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二者之间被画上了无形的等号,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这就是“石油美元”。

这种“石油美元”形成的资金规模之大而造成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已得到初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油价走上了不断攀升的轨道,“石油美元”规模日益扩大,到2005年已接近8000亿美元。有关方面做过测算,欧佩克国家获得的石油美元仅有40%左右用于进口其他商品,再加上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美元盈余,使国际金融市场由此会流入近万亿美元的资金。

这种巨额的石油美元,无论是对石油输入国还是对石油输出国,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输出国家来说,由于石油美元收入庞大,而其国内投资市场狭小,不能完全吸纳这么多美元,必须通过资本输出方式在国外运用。对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由于进口石油对外支出大幅度增加,国际收支大多呈巨额逆差。因此,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往往通过建立或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促进石油美元回流,即由石油输出国家回流到石油输入国家,这就出现了石油美元的回流。

石油美元的回流,在最初主要是流向欧洲货币市场、纽约金融市场、有关国家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但最终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使相当大部分的石油美元回流到了美国。这对美国的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对美国继续保持其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及香港金融保卫战

在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的石油美元时代,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新局面,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逐步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对外开放过度,超过了其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而被国际炒家索罗斯等掌握的大规模量子基金钻了空子,最终在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并对当时我国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这场危机从1997年6月开始,索罗斯掌握的大规模量子基金向泰国货币泰铢发起冲击,在此冲击下,泰国官方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在泰国,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11月中旬,东北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1998年8月初,危机开始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股市出现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甚至俄罗斯股市、汇市的急剧下跌,还引发其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在美国股市出现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中国香港遭受国际炒家索罗斯的冲击之下,香港金融管理局被迫动用了大量的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索罗斯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进而形成了著名的香港金融保卫战。由于国际投机资金在香港市场损失严重,从此无力再次逞威,从而使亚洲的金融形势随之平静了下来。

美联储实施QE和退出QE

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间接影响,但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当多的国家并没有很好地吸取教训,而是过度发展虚拟经济,2008年美国遭遇了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就是重要的一例。美国五大投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大摩和高盛也被迫转型为商业银行。当时美国已有多家银行倒闭,昔日的华尔街投行神话由此破灭。不仅如此,美国金融风暴推倒了世界经济的多米诺骨牌,欧洲中的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冰岛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金融体系濒临全面崩溃。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盟27国也面临金融机构巨额负债、经济衰退的危机局面,其政府纷纷采取向金融机构注资和降息救市的政策。亚洲的韩国、日本、印度、印尼等国也无一例外卷入这场历史上罕见、冲击力非常大,并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中。英格兰银行编纂并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曾预计全球金融机构在此轮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总损失可能高达两万亿英镑。

为了转嫁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QE政策。所谓QE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是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这实际上是美国对世界各国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新的货币战争。美国实施QE后的最终结果,除了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之外,转嫁了危机,使其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其金融业率先复苏。

美国实施QE转嫁了危机和其国内经济向好之后,开始着手逐步退出QE,并于2015年12月实施加息,从此使前些年在世界各国泛滥的美元开始逐步回流美国,又导致其他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发生大的经济动荡。

对重大货币战争的反思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结束了“二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一个时期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国际金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虽然由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长期消耗了美国的财力和物力,使美元不断贬值,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汇率制度设计的局限性,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但客观地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现代国际金融发展史上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形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至今仍然在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石油美元体系,虽然非常有利于美国,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的地位将会动摇,国际储备货币种类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单一的货币制度——石油美元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世界经济飞速变化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石油等资源性大宗商品需求很大,中国需求影响着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尤其是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中国应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石油价格大幅下跌背景下,因势利导,实施进口石油用人民币结算的战略,改善与有关国家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促进我国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训和经验。首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要有步骤地进行,否则脱离本国或本地区实际,开放度过大,就有可能失去宏观调控的控制力;其次,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保持经济肌体健康,防止经济形成泡沫化,否则就难于抗击内外部金融炒家发动的货币战争冲击;再次,市场经济不是绝对的自由市场经济,当一国或一地区受到非法的内外部金融炒家的货币战争冲击时,其货币当局应采取果断的有效措施予以反击,这不仅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则,而且有利于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就是成功范例。

2008年爆发的以美国为源头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翻版或升级版。美国未能很好地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泡沫和金融监管失误的教训。然而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和维护其自身利益,先后实施QE和退出QE,两者均属于特殊的货币战争,对世界各国均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实施QE是直接掠夺世界各国的财富,造成世界各国的一片舆论声讨;美国退出QE会促使美元回流美国,导致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减少,最终导致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动荡。应该指出的是,美联储实施QE确实是掠夺世界各国的财富,理应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而美联储在美国经济金融逐步好转后,开始着手逐步退出QE,并于2015年12月实施加息,使美元逐步回流美国,而世界各国却不能直接地理直气壮地去指责美国。因为从形式上来说美国退出QE是在维护美元的币值升值而不是贬值,并没有直接损害持有美元的国家或地区的利益,让受影响的国家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这就是特殊货币战争的特殊性。

还应该指出的是,在目前的世界经济金融的动荡和结构调整中,虽然我国的经济情况相对比较好,但也存在着某些产业机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存在泡沫以及股市动荡情况,特别是近期国际炒家索罗斯又在扬言做空人民币,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教训和经验就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我国应该加倍努力并加快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给索罗斯一类的国际炒家以可乘之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时还要在全社会普及金融文化教育,提高中国金融文化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布雷顿战争货币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螺旋压缩膨胀制冷机制冷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被风吹“偏”的战争
古代的货币
以年表说逻辑——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背景的教学思考
他们的战争
古代的货币
让细节点亮课堂——“布雷顿森林会议”教学案例
挖掘抽象概念背后鲜活的历史史实——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例谈高中历史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