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质交换示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七下生物知识体系

2016-06-03 09:45何迎旦

何迎旦

(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山东青岛 266022)



利用物质交换示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七下生物知识体系

何迎旦

(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山东青岛 266022)

摘 要:以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作为载体或者说作为支撑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确各个系统其实都是为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工作,从而基本上可以将七下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一个有联系的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关键词:物质交换示意图 构建知识框架 完整的知识体系

很多同学学完七下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之后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七下生物好难学啊!该怎么样学才能学的轻松又高效呢?

学生为什么会觉得难学?本人觉得跟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相关。生物的基础知识点散落在各章节中,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是整个教学系列中的一环,或者说是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眼,绝非孤立的存在。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单纯着重对某一章节知识点的分解和剖析,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不仅教师本身视野和研究受限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仅能对某个知识点有一定的把握,学的是零散的、无联系的知识点,当然也就谈不上建立起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了。我们只有将这一环一眼放到知识框架中去比照,才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只有从这一环一眼向相关的知识面延伸和辐射,才能对整体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便于构建完整的、全面的、有联系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所以学会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也极为可行。

该怎么样学才能学的轻松又高效呢?皮亚杰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作业,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在一个好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成功高效学习的关键,它避免了表层学习容易遗忘的现象,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很容易在相关知识框架中检索到一个或若干知识点所在的位置,利用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的某些小点来解决问题。

在七下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物质交换示意图作为载体或者说作为支撑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确各个系统其实都是为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工作,从而基本上可以将七下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一个有联系的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如上图,把消化系统看成具有两个开口的管状结构,食物从一端进入,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后,食物残渣即粪便由另一端排出;呼吸系统看成是一个开口的管状结构,吸气和呼气都由此开口进出;循环系统看做密闭的管状结构,血液在其中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起到运输作用;泌尿系统看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管状结构,尿液形成后由此开口往外排;这样七下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学什么内容便一清二楚,这些系统能有条不紊地工作是因为受到了生命活动的调节,很顺理成章地引导出第六章内容——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再加个开头的生殖系统和最后的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七下以章为研究对象的知识框架就构成了。框架是一个学科知识的骨架,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往里填入各节的内容,形成各章的知识体系,就相当于往骨架里补充血肉以便使其形象丰满。

在每一章,甚至每一节课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可以用这张示意图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如此多次反复,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七下的知识框架自然而然就会比较熟悉,到后几章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把物质交换示意图画出来,这样,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就构建起来并趋于稳定。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也需要逐章往框架里补充“血肉”,即重要知识点。第二章的重要知识点为:1,营养物质;2,消化系统的组成;3,三大类物质的消化;4,小肠是主要消化和吸收场所的原因;5,吸收的概念及部位;6,合理膳食。第三章的重点知识点为:1,呼吸系统的组成;2,呼吸运动;3,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4,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5,呼吸的意义。

第四章的重要知识点为:1,血液;2,血管;3,心脏;4,血液循环;5,血型与输血。第五章的重要知识点为:1,排泄与排遗;2,泌尿系统组成及排尿过程;3,肾单位及尿液形成的过程;4,排泄的意义。第六章的重要知识点为:1,两种感受器,眼和耳;2,神经系统组成;3,神经元;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以及结构基础反射弧;5,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6,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每个重要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对教师们而言不是问题,问题是重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跟知识框架的关系可能会被忽视。这些重点知识点是知识框架下的最重要的“血肉”,教师至少在每章的开始以及结束本章内容之后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帮助学生使知识框架更丰满,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所学的是零散的,无联系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交给了学生终生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