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专业建设-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为例

2016-06-03 09:45周福斌
关键词:专业建设新能源高职

周福斌 段 莉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专业建设-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为例

周福斌 段莉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摘 要:新能源专业的建设,应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特色实训基地等着手,使新能源专业的学生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快速适应相关企业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能源产业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高职 新能源 专业建设

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全球环保压力的加大,世界各地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并逐步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快新能源专业的建设,完善新能源专业的实训条件,使新能源专业的大学生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快速适应相关企业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能源产业的人才保障。[1]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新能源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为满足学生对更高学历的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在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衔接新能源相关专业的自考本科;为使学生适应于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可以嵌入“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操作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的培养。[2]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结合前面几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能源企业的现实要求,将教学过程从以前的2+1(基础能力教学、专业能力教学、企业顶岗实习)三阶段模式调整为2+1+1的四阶段模式,即基础能力教学、专业能力教学、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考察四个阶段。在2+1+1四阶段模式中我们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贯穿始终,并对前三个阶段内容做了微调,以实现教学过程的阶梯性深入(如图1)。

图1 教学过程四阶段深入

1.基础能力教学

基础能力教学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好新能源专业的基础,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教学

专业能力教学阶段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学习、职业技能证书的嵌入、校内实训基地锻炼。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学生对新能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嵌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证书。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校内实训基地合理安排开放时间,让学生在出去实习前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3.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学生到企业的锻炼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顶岗实习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必要教学环节。企业顶岗实习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在学校经过一个理论知识准备的阶段之后,通过顶岗实习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以增强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好总结(周总结、月总结)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为第六学期中专业课程的查漏补缺提供资料支持。[3]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规模和质量是高校的力量发展的基础,只有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能力是基础,应制订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来鼓励教师在专业上的发展。在提升原有教师水平的基础上从企业引进具有很强实践经验的教师与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在建设专业教师团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及学术梯度的形成。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使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满足学生学历教育的需要,又具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和创新能力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兼职教师团队建设

兼职教师团队是专业教师团队的有益补充,能扩大我们的教学覆盖面。在兼职教师团队的建设中我们主要邀请企业专家及其它方面的专家、教授来任教、讲座。通过于合作企业的师资交流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引入到课堂,重点为学生讲授实践动手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邀请行业企业领导到学校开讲座、做专题报告,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新能源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3.新能源应用技术服务团队建设

发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优势,增强服务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通过完善教师晋升、职称考核管理等人事制度,引导和激励本专业教师主动为社会企业服务。紧紧围绕新能源产业链,依托光伏发电实训基地,针对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广泛的企业技术服务,为合作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实践动手机会,以达到互惠共赢的局面。

四、打造特色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技能强化与理论提升相融合总结相关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经验,探索校企共建共赢模式,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服务,校外实习基地为学院服务。

多途径建设本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建太阳能光伏实训基地、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光伏组件生产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初步建成集教学、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新能源专业的建设中,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跟新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以动态跟踪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创新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先进的、发展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要依据社会和企业需求。使新能源专业的大学生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快速适应相关企业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能源产业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宏林,施玲,张翠霞等.“亦工亦学,产学介一”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2]朱海娜.高职院校的新能源专业建设 [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8.

[3]杨磊,杨敏靳,登超,压莉,鲍振博. 基于天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课题来源: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校级项目“以专业评估为驱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施”,项目编号:15KC17。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新能源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